湖南大学的校园没有围墙的,如果我记得没错,牛津大学也是。北京大学曾经也是,后来建了又拆,拆了又建的,也曾引起不小的争议。不知不觉中,大学校园的围墙在人们心中似乎开始有了另一种涵义。一座没有围墙的象牙塔,象征着兼容并蓄的开放姿态。
湖大就是这样一个容易让人产生情结的地方,它处于闹市之中,没有一丝阻隔地与长沙这座城市融合在一起。每当夜幕降临,湘江对岸是一派灯火辉煌,人流如织的热闹繁华,麓山脚下愈发显得安静,昏黄的路灯,一幢幢教学楼灯火通明。
说到湖大,就自然而然得让人想到其灵魂所在——岳麓书院。在很多人心中,这座书院并不仅仅是座古老宁静的庭院。百年前那次著名的“朱张会讲”,让两种学派在此处碰撞、交融,互取其精华为己所用,最终影响后世千年。四海各方学子亦齐聚于此,“一是舆马之众,饮池水立涸”,如此学术盛况持续三个月之久。从那时起,麓山脚下就注定会成为各种思想文化竞展风骚的舞台。书院学规中有一条:“疑误定要力争。”现在看来,似乎理所当然,但在当时那种学风严苛的环境下,真正能如岳麓书院这样,学生们日复一日的时间并不都用来听课,而是用来读书和诵习,与同学讨论其中问题,这种类似于古希腊传统的公开辩论的教学方式在古代中国的各书院中实不多见。这恐怕也是出现“朱张会讲”那样学术盛况的一个原因所在。
既是与外界没有阻隔,湖大似乎就是一个喧闹之地。没错,这儿的确是,不过与其说是喧闹,倒不如说是热闹。校园里各种讲座一场接一场,各种活动比赛一轮又一轮,每临下课,人如潮水,身边的马路上就是疾来疾往的车子,交警指挥着交通,一切忙而不乱。就连路边那些百年古木,也让人觉得要真把他们峰在静静的校园内,也未免孤寂冷清了些。
在图书馆坐着,轻易就能看见脚下车来车往的麓山南路。大隐隐于市,湖大的不少学生似乎都有这种本事,一圈爬满绿色藤蔓的栏杆就隔出了两个世界,一边车水马龙,一边拣一张石凳就能学得兴致勃勃。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四年,湖大学子们兼具沉稳与活跃的性情。静,可如处子;动,则若脱兔。
就是这样一座校园,她古老,却不古板沉闷;她身处闹市,却褪尽浮躁之气。能把古典与现代,幽幽庭院与喧嚣街道完美融合在一起的非湖大莫属,各种文化在这展现,各种思想在这交融,湖大正是用这种独特的魅力感染着踏入其中的每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