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商业银行培育和提升核心竞争力与股份制改造同等重要。产权明晰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在竞争中被淘汰的案例比比皆是,因此培育和提升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至关重要。近两年,各家商业银行纷纷推出了一系列的制度改革与上市融资方案,备受社会瞩目。然而就商业银行残酷的竞争而言,这仅仅是一个开端。一个好的开始固然重要,但是谁能笑到最后,最终还是要取决于各家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是什么?1990年,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提出了著名的“核心竞争力”(Core Competence)概念,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核心竞争力战略”。
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把核心竞争力定义为“组织中的累积性学识,特别是关于怎样协调各种生产技能和整合各种技术的学识”。若成为核心竞争力至少要满足以下三个条件:1、具备最终产品消费者可感知的价值;2、能够支撑多种核心产品;3、竞争者难以复制或模仿。
一、建行的核心竞争力
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是由组织结构、金融技术和人力资源三种竞争能力组成,金融技术是基础,组织结构是制度保障,而人力资源则是载体。它们共同创造了银行的核心产品,包括技术创新型产品和非技术创新型产品;这两类核心产品在不同的业务单位,按照客户的需求再开发出最终产品。客观地说,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不容乐观:作为核心竞争力组成的金融技术、组织结构和人力资源还很不发达。银行的核心产品更多地体现在政策垄断性产品,而且这些产品的业务优势还将在一段时期内继续存在。虽然各家银行已普遍实行按客户划分部门的组织结构,但依然是传统的直线职能型的管理模式,与最终实现战略业务单位和矩阵式管理还有较远距离。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正处于初级阶段,银行员工还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核心竞争力的载体。
那么中国建设银行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呢?——综合业务实力。
中国建设银行是国有商业银行中不良贷款率最低的一家,随着其即将成为首家上市的国有商业银行,它的竞争优势将更加明显。除了在国际业务逊色于中国银行外,建行的综合业务实力在国内银行中处于领先地位。特别是多年来在固定资产投资贷款的专业化经营中,形成了在基础设施建设融资和房地产金融方面的核心竞争力,并且培养了一批项目咨询、评估方面的专业人才,据统计,该行拥有注册造价工程师、注册资产评估师、注册监理工程师、注册房地产估价师和注册会计师等各种专业技术人员2000多人。
中国建设银行的核心竞争力还体现在先进的本币清算系统。在对公业务方面,该行自行设计、开发了人民币多边净额资金清算系统,它集汇款、对账、清算、查询、监控、财务核算等多项功能于一体,资金汇划与清算同步进行,具有快捷、安全、方便的特点。在对私业务方面,该行开发了个人电子汇款品牌产品“速汇通”,无论客户将款项汇到全国各地建行的任何通存通兑活期储蓄存折、储蓄卡及信用卡,均能即时到账。该产品具有5大优势:安全、方便、快捷、功能齐全、收费合理。建设银行在本币清算的核心竞争力使该行根据不同客户的需求开发出丰富多样的创新产品,确保了该行在代理、清算、国内结算业务等方面保持了领先优势。
目前,建设银行的固定资产贷款、房地产金融等优势业务虽然受到其他银行的挑战,但该行在这些领域积累的宝贵经验、业务熟练的专业化人力资源却是其他银行短期内难以企及的,而正是这部分特有的人力资源为该行开展造价咨询、财务顾问、项目评估等中间业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那么如何培育和提升核心竞争力呢?
主要途径包括内部的创新和外部的战略联盟。内部创新是培育和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根本途径,包括了技术和组织创新两个层面。只有这种靠内部创新和积累形成的核心竞争力才是难以模仿和难以替代的,而且任何资源最终都会消耗掉,必须不断地更新与维持。战略联盟则是通过与竞争对手的合作,加强组织学习,迅速培育和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最重要的外部途径,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接受和采用。
国有商业银行培育和提升核心竞争力与股份制改造同等重要。对国有商业银行而言,目前最迫切的问题是产权制度的改革。但是,即使国有商业银行完成了股份制改造,也并不意味着它们就具备了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产权明晰的企业,包括股份制商业银行在竞争中被淘汰的案例比比皆是。因此,培育和提升国有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至关重要。
1.建立现代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可以为核心竞争力的培育提供制度保障。
西方战略管理的理论和实践表明,以SBU为代表的多部门企业组织结构已经逐步取代职能型企业组织结构,成为大型跨国公司、国际优秀银行主要采用的企业组织结构。这一组织结构演变的趋势对国内银行建立现代商业银行管理体制和提升核心竞争力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目前还处于职能型组织结构,以市场为导向、客户需求为核心经营理念的确立,深化组织结构变革、提升核心竞争力成为必然趋势。变革将从两个方面同时进行:一是在银行卡、零售业务、信息科技等部门率先进行公司化运作,建立SBU;二是简化管理层级,实施扁平化管理。
2.树立“金融技术立行”的战略。
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应该是金融技术。国有商业银行在相关业务领域积累了丰富的业务操作经验和大批的专业化人才,使它们各自拥有相对明显的优势业务。比如:中国工商银行长期在工商企业流动资金贷款、工矿企业技术改造贷款、居民储蓄等领域处于优势;中国农业银行在乡镇企业贷款等领域处于优势;中国银行在以远期结售汇为代表的外汇资金产品、“三贷”业务为代表的转贷款产品、城乡居民外汇储蓄等领域处于优势;中国建设银行在以固定资产贷款为核心的中长期基础设施贷款产品、房地产开发贷款、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等领域处于优势。但是这些业务优势是在长期垄断和专业化经营中形成的,而不是以金融技术为支撑,因此,一旦垄断政策被打破,便会迅速失去竞争优势。
虽然国内银行已经初步认识到金融技术的重要性,但是由于金融技术建设对利润的贡献度不可能立竿见影,因此银行的管理层需要从长远出发,制定科学、合理的金融技术建设规划,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变化进行动态调整。
3.人力资源是商业银行的宝贵财富,是核心竞争力的载体。多年来,银行业人力资源的管理基本缺位。银行的人事管理部门未将员工视为一种保证银行持续健康发展的核心资源,也就不可能建立起“以人为本”的人事管理理念。企业对员工缺乏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必要的培训,而员工对企业也缺乏真正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要变过去单纯的人事管理为人力资源的培育和开发,不仅仅是提高员工的业务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员工认同企业的文化,建立共同愿景。
4.依靠内部创新和外部的战略联盟是培育和提升核心竞争力的主要途径。一个企业可以通过创新逐步培育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而那些拥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也需要通过不断的创新来保持并提升核心竞争力,建立学习型组织是进行金融创新的基础和源泉。同时,国有商业银行可以通过与外资银行签署全面或某一项业务合作协议、建立合资银行、引入战略投资者等方式进行战略联盟,结合自身的发展战略和市场定位,迅速培育和提升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