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1年末,我国金融业381万亿元总资产中,银行业超过90%,“银行稳、金融稳”。2021年4季度央行对银行业评级结果显示,4398家参评机构中,4082家处于安全边界内,资产约占参评机构总资产的99%。其中,24家大型银行评级一直优良,资产占比70%左右,发挥了金融稳定的“压舱石”作用。全国高风险机构316家,数量连续六个季度下降,较峰值压降过半,资产规模占比仅为1%。金融风险处置进入了常态化阶段。
金融是经济的镜像。市场经济是有周期的,随着经济周期、金融周期的起伏,不可避免会出现个别的高风险机构。既不要在经济上行期盲目乐观,也不要在下行期过度悲观,要在宏观上和微观上做好跨周期管理,争取走在金融风险曲线的前面。
下一步,人民银行将会同相关部门,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不断提高金融监管有效性,完善有效制衡的金融机构公司治理体系,推动建立中小金融机构多渠道市场化资本补充机制,引导中小金融机构找准定位,服务当地、服务小微和“三农”、服务城乡居民,持续推进金融机构稳健经营,更好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地方政府要加强信用环境建设,打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为区域经济金融良性循环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在风险化解的举措上:对于增量高风险机构,建立具有硬约束的早期纠正和限期整改机制,将央行评级、监管评级与早期纠正有序衔接,对风险早识别、早预警、早发现、早处置,确保早期纠正的及时性。“限期整改”的硬约束,就是“不纠正即处置”,不使高风险机构在一些地方出现淤积。同样,对于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各类非法金融活动,要早认定、早处置,认定要准,下手要稳、下手要快、下手要坚决。对于评级良好的机构,探索建立科学的监测预警体系,对异常经营指标早发现、早预警,抓早抓小“治未病”,避免潜在风险演变为实质风险。2021年,金融稳定部门共发现个别指标出现异常、有潜在苗头问题的银行274家,通过及时采取措施,推动了189家银行有序化解了风险隐患,其中50%左右的机构在一个季度内就可以完成纠正。对于存量高风险机构,按照既有政策和工作安排,严格压实金融机构及其股东的主体责任,压实监管部门的监管责任,压实地方政府属地风险处置责任和维稳处突的第一责任,推动落实党中央要求的建立地方党政主要领导同志负责的财政金融风险处置机制,扎实推进风险处置和高风险机构压降工作落地落实。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财经):国常会提出设立科技创新和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计划,能否介绍一下这个工具设立的背景和具体的使用安排?比如说利率水平、适用的银行范围,还有重点实施项目以及惠及哪些企业和个人?具体什么时候落地以及将来还有哪些重点领域会设置再贷款支持计划?
孙国峰:为支持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融资,更加有效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人民银行正在按照精准滴灌、正向激励和市场化原则,创设科技创新和普惠养老两项专项再贷款。
关于科技创新再贷款。为了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科技强国战略的决策部署,人民银行通过科技创新再贷款引导金融机构进一步加大对科技创新企业的支持力度。该工具支持企业范围包括:“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制造业单向冠军企业等科技企业。在操作上支持范围分别按照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现有标准认定。金融机构自主选择范围内的企业开展融资服务。适用银行包括:国家开发银行、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等21家全国性金融机构。总额度为2000亿元,利率1.75%,采取“先贷后借”的直达机制。金融机构向企业发放贷款后,人民银行按季对符合要求的贷款期限6个月及以上的科技企业贷款本金的60%提供资金支持。
关于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我国人口老龄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除政策性、市场化养老模式外,面向普通人群的养老服务仍有较大缺口。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决策部署,加快健全养老服务体系,人民银行通过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引导金融机构向普惠性养老机构提供优惠贷款,降低养老机构融资成本,面向普通人群增加普惠养老服务供给,初期先选取浙江、江苏、河南、河北、江西等五个省份开展试点,试点额度为400亿元,利率为1.75%。试点金融机构为国家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等7家全国性大型银行。金融机构按市场化原则向符合标准的普惠性养老机构项目发放优惠利率贷款,贷款利率与同期限、同档次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大致持平。专项再贷款采取“先贷后借”的直达机制,按季发放,人民银行对符合条件的贷款按贷款本金等额提供专项再贷款资金支持。
目前人民银行正在会同有关部门抓紧落实上述两项专项再贷款,尽快推动两项政策工具落地见效,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更加有效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谢谢。
香港经济导报:一季度新增贷款创历史新高,请问主要原因是什么?贷款结构上有哪些特征?未来信贷增长有何预期?谢谢。
阮健弘:一季度,新增的人民币贷款是8.34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了6636亿元,这是一个统计上的高点。一方面,金融体系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部署,信贷扩张靠前发力,信贷投放节奏加快。另一方面,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的改革红利持续释放,贷款利率稳中有降,推动了贷款规模的增加。3月份,新发放的企业贷款利率为4.37%,比上年的12月低8个基点。
3月末,全部产业本外币中长期贷款余额71.69万亿元,同比增长11.9%,比同期全部本外币贷款的增速高0.9个百分点。一季度,全部产业中长期贷款新增3.59万亿元,同比少增4215亿元。
从结构上看,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持续高增长。3月末,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增长29.5%。其中,高技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增长31.9%。
3/6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