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延枫:接下来请征信中心张子红主任介绍情况。
张子红: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下午好!
2020年以来,征信中心认真践行“征信为民”理念,统筹推进征信服务和动产融资服务,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在促进小微企业融资、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取得新成效。
切实提升征信服务能力,做好征信支持疫情防控工作。成功实现二代征信系统上线平稳运行,扩大信用信息采集范围,优化征信产品,征信服务能力显著提升;落实阶段性减免征信查询费用政策,助力企业纾困解难取得良好成效;线上征信查询渠道不断拓展,征信为民服务质效再上新台阶;信息安全管控切实加强,征信系统安全保障能力不断夯实。
深化动产融资服务,成功实施动产和权利担保统一登记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实施动产和权利担保统一登记的决定》,完成动产融资统一登记公示系统功能升级改造,升级后的登记系统于2021年1月1日零点正式上线,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动产和权利担保统一登记工作。目前,登记系统运行平稳,登记业务正常开展,社会各界反映良好。全国31个省市均有登记发生,国务院规定的7类业务均有登记发生。同时,加强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推广应用,加强政策引导、宣传普及,促进中小微企业融资成效显著。2020年平台促成中小微企业应收账款融资2.1万亿元,加倍完成国务院交办的“促成中小微企业应收账款融资8000亿元工作任务”,为疫情期间中小微企业融资提供了超预期的支持。
罗延枫:接下来请西安分行的魏革军行长介绍情况。
魏革军: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下午好!陕西是我国文化、科教、制造业较发达的省份,去年以来西安分行按照总行部署,组织陕西金融系统有效利用政策的机遇期和窗口期,开展了“稳保”直达行动,我们聚焦“五个精准”,确保“五个直达”,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精准调控,确保货币政策工具运用直达。用好“5+3+2+1”货币政策组合。我们知道去年疫情发生以来人民银行相继5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3次增加再贷款再贴现额度(3000亿、5000亿、1万亿),采用两项货币政策直达工具和一项改革(深化LPR改革),我们有效地利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提供低成本资金达到1089亿元,利率比2019年降低了55个BP,陕西银行业金融机构累计为实体经济让利超300亿元。
二是精准对接,确保支持实体经济政策直达。我们筛选收集了4万余家企业信息,开发上线运行“惠尔通”银企对接服务平台,名单企业对接率100%,名单企业的贷款余额达到11757亿元,其中20%以上为首贷户。我们选取有潜力的骨干企业作为直接融资后备企业,2020年陕西省企业累计通过银行间债券交易市场以及交易所市场债券融资3022亿元。
三是精准发力,确保贯彻落实各项决策部署直达。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的重要讲话精神,大力支持复商复市,指导金融机构对西安3家步行街及入驻商户发放贷款近百亿元。做好易地扶贫搬迁系列金融服务,2020年全省易地扶贫搬迁的贷款余额达到了165亿元,吸纳了2.38万户搬迁群众实现就业,金融扶贫相关经验也得到了中央领导同志的肯定。
四是精准协同,确保“几家抬”政策合力直达。积极主动地对接地方政府相关部门,会同省财政厅出台小微企业银行贷款风险补偿资金管理办法,财政拿出10亿元风险补偿资金。对金融机构运用再贷款资金发放贷款给予利息补贴,全年再贷款财政贴息2.26亿元。协调地方政府全年向金融机构下达各类奖补资金超过10亿元。
五是精准评估,确保工作成果和绩效直达。按周核查两项新工具落实情况,按月通报机构融资对接进展,按季开展导向效果评估,年末我们开展了稳保考核评价,充分发挥督促指导和正向激励的作用。
一系列对接政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截至2020年末,陕西省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4.0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全省新增贷款同比多增1270.5亿元,有力地支持了地方经济的恢复发展。我们的直接融资特别是债券融资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社会融资规模增量比上年增长了41%,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服务水平明显提升,确保圆满完成了“六稳”“六保”的各项任务。今年我们将继续按照人民银行总行的统一部署,继续做好“六稳”“六保”的工作,全力支持统筹好疫情防控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罗延枫:谢谢魏行长,我们回到北京主会场,请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的杨伟中主任介绍情况。
杨伟中: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下午好!面对疫情严重冲击和多重风险挑战,在总行统一部署下,在北京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人行营业管理部携手金融监管部门和辖内金融机构一道,扩总量、优结构、搭平台、降成本,“两创新、两聚焦”推动金融支持稳企业保就业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两创新”:一是创新工作机制,推动成立市级专项领导小组,联合金融监管部门、市相关委办局和各区政府,创新搭建市区联动机制,强化与财政、就业政策协同,深入一线了解实情,“蹲点”推动政策落实。二是创新企业融资综合服务体系,线上搭建“北京市银企对接平台”“创信融”等融资服务体系,线下积极对接北京市首贷、续贷等四大平台,加强政务信息共享,推动政银企机制有机协作,促进货币信贷增长与北京经济发展相适应,2020年末,北京市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0.4%,普惠小微贷款大幅增长30.4%;贷款加权平均利率4.17%,创历史新低。
“两聚焦”:针对北京服务业占比高的特点,一是聚焦抗疫保供和受疫情影响明显的文旅、批零、交通运输等行业企业提供金融帮扶;二是聚焦首都战略定位,创新“京创通”“京文通”专项再贴现产品,加大对科创、文化企业支持;围绕疫苗研发、数字消费等新业态,积极对接融资需求。压实金融机构落实责任,3000亿元专项再贷款、5000亿元和1万亿元再贷款再贴现以及两项直达实体经济政策工具成效明显。全年通过降准、再贷款再贴现等投放资金超1300亿元,再贷款再贴现余额同比提升4.7倍,北京金融业全年向市场主体减负让利约1100亿元。
2/8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