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体业务突破性发展,综合经营实力进一步增强。2012年9月末,全州农行各项存款余额达106.37亿元,成为全州率先突破百亿元的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其中单位存款49.57亿元,个人存款56.7亿元。两年存款增幅达52.71%,比2010年4月净增36.71亿元,各项贷款47.29亿元,其中:法人贷款26.64亿元,个人贷款20.65亿元。两年贷款增幅达43.64%比2010年4月净增121669万元。两年来共计实现拨备后利润4503亿元,其中2010年和2011年分别11825万元和15112万元,分别比改革前增加3930万元和7217万元。两年来共计实现中间业务收入14437万元,占拨备后利润的68.75%。其中2010年和2011年分别实现中间业务收入5359万元和9078万元,分别比改革前多增1454万元和5173万元。
(二)资产结构得到优化,资产质量明显改善。2012年9月末,法人贷款、个人贷款占比分别为56.33%和43.61%,实现了对公板块和零售板块的均衡发展。同时法人加权优质客户占比实现了快速措升,9月末已达96.22%.特别是2012年的新放贷款全部投向了A+级及以上一般法人客户和BBB级及以上的小企业客户。两年来,不良贷款余额不良率均实现双降,2010年6月至2012年9月三个时点不良余额和不良率分别为:32184万元、9.16%;19842万元、4.71%;15202万元、3.21%。
(三)同业份额占比扩大,竞争能力明显增强。2012年9月末四行数据对比,我行存贷款市场占比分别为3.297%22.71%,存款总量居同业第一,贷款总量居同业第三。两年来四行贷款累计净增906426万元和503660万元,全州农行累计净增1659亿元和1078亿元,累计净增额占比分别为18.3%和21.4%,剔除高速公路贷款,我行涉农贷款在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无论总量和增量均占绝对优势。
(四)财务状况根本好转,价值回报率逐年提高。2012年9月末,全州农行成本收入比为40.92%,比改革前下降14.4个百分点;平均资产回报率(ROAA)为1.85%,比改革前上升0.7百分点。从近两年的财务指标看,拨备后利润指标年均增幅均保持在27%以上,中间业务收入占比年均提升37个百分点以上,资产回报率和经济资本回报率稳步提升,分别达到了1.85%和40.94%,全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进一步夯实。
(五)社会形象提升,品牌效应初步显现。“三农”事业部改革以来,我行“三农”服务品牌效应显现,社会形象提升。州分行荣获2010年度支持恩施经济发展突出贡献奖,恩施市、利川市支行荣获全省服务“三农”先进单位,建始支行荣获全国农行信贷扶贫先进单位,州分行荣获农总行全国“三农”事业部改革先进单位,中国农村金融网、《湖北日报》、省农行《决策参考》、《四川农村金融研究》、《21世纪经济金融》等媒体,对我行“三农”事业部改革及服务“三农”成绩和经验进行了大篇幅的多次报道。
三、“三农”事业部改革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对策建议
我行“三农”事业部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在改革发展进程中深层次矛盾也不断显现。一是“三农”服务成本相对较高。恩施农村地广人稀,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服务“三农”成本较高。由于农业自然风险及天灾人祸的不可预测和避免,农村信用意识整体较差,人为逃废债现象难以杜绝,风险控制难度也相对较大;二是网点总量不足,点少人多矛盾突出。恩施乡镇网点基本撤出,目前全州仅有三个(其中二个在建)乡镇网点,管理半径大,网点辐射能力有限,难以满足广大农户金融需求。全州乡镇虽已布设 部转帐电话,以弥补物理网点空白,但故障多,网络不畅,设备维护困难;三是人员总量过剩,年龄老化,素质偏低,结构不合理。人力资源的结构性矛盾已日益明显地凸显出与“三农”业务持续发展的不适应性;四是贷款有效投入不足。目前我行存款余额和增量已排在四大行首位,但贷款余额及增量排名相对靠后。其原因主要是恩施系后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滞后,企业市场竞争力较弱,抵抗风险能力较差,自身发育不良,难以满足贷款条件,有效信贷载体缺乏。“三农”信贷需求旺盛与有效信贷载体缺乏矛盾突出,与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激烈的同业竞争态势都极不相称,导致全力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但信贷有效投放不足、工作尽力但部分数据不达标、存贷比不升反降与人民银行对我行“三农”事业部改革的量化标准不对称的困惑。存贷款增长的强烈反差,也使我行面临较大的外部压力。有的地方政府以“当期贷款净投放额度”为标准,减少我行财政性存款比重。这些问题,希望引起上级关注。我们建议:
6/8 首页 上一页 4 5 6 7 8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