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银行经营浮躁
除小的商业银行外,国内五大国有商业银行虽然已完成了股份制的改造,但其角色一定程度上仍是国务院的一个部级单位而已,在经营上仍带有明显的官商色彩,层层下任务指标,个个与工资挂钩,存款、贷款、理财、信用卡、电子银行以及与银行不搭边的保险、基金任务等压得基层经营网点喘不过气来。如在目前各行的投行业务尚未真正起步的情况下,很多行已要求将中间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提高到20%以上,于是几乎所有的银行都将应收的利息分为二块,一块为正常的利息收入,另一块与企业签订个形式上的协议,作为中间业务收入。
繁重的任务指标,在银根放松的情况下,经营行尚能通过派生和拉赞助的方式来勉强完成。当银根紧缩后,则采取存贷款挂钩,高息揽存等不正常的方式来完成任务指标,从而进一步加大了企业的利息负担。目前国有商业银行的利率一般执行基准利率上浮30%——40%的标准,按此计算,则企业的年化利率约在9.2%左右,而实际上企业需支付的利息并非如此,银行在贷款条件中要求企业签发一定比例的全额保证金银行承兑汇票或国内信用证等表外资产业务,而在银根紧缩时期,企业的银行承兑汇票除少部分可以使用到下游企业中外,大部分是需要进行贴现的,而目前的贴现利率已达到12%左右,如果按贷款的50%的比例来签发全额银票,企业至少也需要增加6%的利息支出,因此,即使是从正规银行取得贷款,其资金成本也可能达到15%或者更高,这还不算银行额外要求的购买银行理财产品、购买基金、购买保险等支出的成本。
银行融资成本剧增,让部分资金相对宽裕的企业甚至压缩了生产规模,将资金用于借贷或贴现,轻松取得了远高于制造业的利润率,从而引发了全民借贷的热潮。
在实体中小企业不堪重负的情况下,银行则在利益驱动下将有限的信贷资金投向了具有房地产、小额贷款公司或担保公司经营背景的综合经营企业,因为这类企业往往更能满足银行的业务回报要求,这样就进一步推动了有限的资本向非实体经济的流动。
商业银行繁重的任务指标,还不可避免地带来了较大的道德风险,随着企业家“跑路”的出现,银行人员跑路的情况也更加突出。
三、企业行为浮躁
经过多年的改革开放,当中国制造成为全球华人共同的自豪和骄傲时,那些靠制造业率先富起来的一部分人却对越来越低的制造业利润失去了耐心,2000年开始,以温州人为代表的一部分人将资金转向股市,转向房市,转向矿产,甚至转向了农产品,为了获取更多的筹码,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地下钱庄和老鼠会等比比皆是,借钱赚钱几乎成为一种时尚,而其中的资金来源除部分个人积蓄及企业利润外,大部分仍来自于利率低的银行贷款,以办企业的名义贷款,用贷款来投资已成为大多数温州企业和市民的获利途径。这一投资行为在2010年以前的几年中几乎所向披靡,大获全胜。而且很快这一盈利模式就被国内的其他企业或个人所仿效,不仅国内正规的小额贷款公司或担保公司的注册资本相当一部分来自于银行贷款,而且相当一部分地下钱庄的资金也来源于信贷资金,参与者不仅有企业家,也有普遍的市民,还有政府官员及银行职员等。而温州则达到了“全民借贷”的地步,有数据显示,温州89%的家庭、个人和59%的企业都参与了民间借贷。
与此同时,实体企业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寒潮,一方面欧美二次探底导致普通产品的出口受阻;另一方面是原材料成本和劳动力工资增加导致盈利空间进一步缩小;三是国内银根紧缩带来了融资困难和融资成本的高启,相当一部分企业不得不使用高利贷来苦撑危局。企业家经营企业的信心受到了严重的影响。据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联合阿里巴巴集团在今年9月,对珠三角广州、深圳、东莞、中山、佛山、江门6个县市的95家小企业和15家当地银行实地走访,并通过网络问卷对珠三角2889家小企业进行网上调研。数据显示,72.45%的小企业预计未来6个月没有利润或小幅亏损,对未来6个月经营信心较低;3.29%的小企业预计未来6个月可能大幅亏损或歇业,对未来经营持悲观态度。事实上,利润下滑已经成为今年小企业最难迈过的一道坎。统计称,今年小企业利润的严重下滑,与2010年相比平均利润减少30%至40%,经营困难加大。其中原材料、人工成本上涨仍然是挤压小企业利润的重要因素。大部分行业原材料成本较2010年上涨约20%至50%;服装行业原材料面料价格甚至上涨了30%至80%;珠三角地区的小企业工人工资相比2010年上涨了20%至30%,部分高级技工的工资上涨幅度甚至超过100%,四五千元都打不住。不同的是,与去年相比,小企业现在还面临订单大幅萎缩的“夹击”。报告显示,受到欧债、美债危机的影响,珠三角地区小企业订单量较2010年下滑约30%。再加上越南、印度等区域企业以低价加入订单的抢夺,国内小企业低价抢单已没有空间;另外,房地产调控也导致国内建材及配套产品相关订单在逐步减少。订单减少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小企业的开工率。目前,珠三角小企业平均开工率下滑至70.92%。在这种经营环境下,放弃或压缩实体企业经营,大范围的将实体资本逐利到非实体经济的行为就不难理解了。
2/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