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资金链断裂,温州企业家频频的“跑路”现象引起了中央高层的关注,温总理为此专程去温州调研,可见其影响至大。从表面的情况来看,“温跑跑”的直接原因是高利贷,企业家因支付不出高利贷本金和利息不得已而选择“跑路”甚至于自杀,仅9月22日一天的跑路人数就达到了9人,但个人认为,高利贷只是这些现象的导火索,而企业家“跑跑”乱象后面的深层次原因实际是极其复杂的,既有政治、经济、法律和金融等政策层面的原因,又有企业自身盲目决策的原因,归结到一点就是浮躁,浮躁是企业步入困境的最直接原因。
一、政府行为浮躁
我国政府在市场经济角色转换过程中,作出了明显的改变,但在全球性的经济危机面前,处置的方式和方法却相对简单,带有明显急功近利和拔苗助长的思想,表现为以下几点:
1、浮躁的经济刺激政策
当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暴发时,2008年我国推出了4万亿经济刺激政策,不仅加快了对基础设施的投入,也刺激了实体经济的扩张,在全球经济一片萧条情况下,一枝独秀,继续保持了9%以上的快速发展态势,信贷投入继续超历史最高水平,中国企业似乎生活在金融危机的避风港中,风景这边独好。中国企业不惧金融危机的松懈思想甚嚣尘上,从而使盲目低水平的重复投入和越压越高的房价成为中国经济独特景观,中国企业因此失去了在金融危机中一次真正的产业转型和洗牌的机会,也失去了一次重要的接种疫苗提高免疫力的机会。而近年来政府采取的紧缩货币政策和房地产限购的无奈之举,让中国经济的脱疆之马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加之美欧等外围经济的第二次探底及欧债危机等,终于让根本就没有金融危机免疫力的中国企业尝到了盲目扩张的苦头。
浙江时代商务律师事务所主任邱世枝认为,除2008年金融危机余震的影响外,4万亿救市政策对中小企业资金链的断裂亦是不可推卸的影响因素。“4万亿下来后,政府加快投资、银行也不计风险地贷款,有些企业经不住诱惑,贷款几个亿投资房地产和太阳能,现在来看这两个行业都一落千丈,信贷用完了,又不能让企业倒闭,只能转向民间借贷市场,高利贷由此进来,也就是毒药进来了。”
2、浮躁的货币政策
危机初期,政府考虑较多的是刺激需求,要继续保持经济的较快发展速度,除了直接的4万亿刺激经济政策外,金融机构充当了急先锋的角色,加大了对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掩盖了一大批技术较低,管理落后甚至资不抵债企业的经营问题,并有相当部分的企业在地方政府的鼓动下开始了新一轮的投资扩张,而且投资领域扩展到企业并不熟悉的高新技术或重工业,而房地产投资也如影随形加速投资,形成了虚假的繁荣,导致流动性泛滥。为此政府又针对流动性泛滥及房地产问题采取了治理通胀和打压房价的紧缩政策。大起大落的货币政策一下子打乱了国内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经营策略,继而出现资金链断裂也就不可避免了。
3、浮躁的财税政策
一般而言,除非出现战争等特殊情况,在经济危机来临后,政府最应该做的减少政府支出,降低纳税企业的税收负担,以便让企业在危机时期能够休养生息,而我国的实际情况好象并非如此,一是当出口受阻,消费不旺,企业盈利能力急剧下降时,我国的税收总收入仍在高速增长,其中2010年及2011年上半年中央财政的税收收入分别增长了20%以上,而同期GDP增长速度均在10%左右。二是央企的利润过快增长,2009年、2010年和2011年上半年,央企业的经营情况是喜报频传,几乎各大央企的利润增长率都超过了同期的GDP增长,其中五大国有商业银行总的利润增长率更是达到了30%以上,殊不知央企高额的利润最终都来自于实体经济。
1/4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