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支撑GDP快速增长的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其发展倍受关注,然而融资困境却一直是阻碍个私经济进一步健康发展的绊脚石。本文通过分析制约金融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各种矛盾,寻找金融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路径,为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带来一些启示。
一、中小企业融资难现状
在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市场、资金、人才是决定成败的三大关键性因素,而大量调研资料显示,资金不足是中小企业发展的最大障碍。国内外经验表明,现代市场经济中的企业仅仅依靠自身的积累来获得企业发展所需要的资金是比较困难的,必须通过外部融资才能满足发展所需要的资金,中小企业尤其需要外部资金的支持。由于中小企业大多还处于资本原始积累的创业起步阶段,在发展初期管理还很不规范,受自身信用等级低、可抵押资产少等因素制约,融资渠道相对单一,因而通过金融机构间接融资是中小企业取得发展资金的重要途径。然而有关调查显示,获取这种间接融资也是相当困难的。从整体上看,作为中国中小企业主体的合伙型企业,其工业产值占全国40-50%,无论在就业人数还是在工业产值上都超过了国有企业,但其每年的信贷规模却只占总信贷规模的7%-8%,个体和私营企业更是基本上得不到银行的贷款。中小企业获取贷款的难度较大,金融支持私营企业发展力度不够,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中小民营企业发展的需要。
二、制约金融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矛盾因素
1、中小企业经营风险与银行审慎经营原则的矛盾。受传统理念影响,金融机构普遍认为“控险是第一责任”,在发放贷款时把防范风险放在首位,设定严格的信贷审批条件,中小企业往往难以达到银行准入门槛的要求。这种过分的风险偏好不但制约了金融业自身的发展,也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发展。这种信贷资源分配不公突出表现在:一方面,商业银行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普遍认为“大企业、大项目”风险较小,相互争夺优质客户,信贷资金“垒大户”现象突出;另一方面,中小企业嗷嗷待哺,缺少信贷支持,发展举步维艰。
2、中小企业资金需求的特点与商业银行集约化经营管理模式的矛盾。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不断深化,金融机构商业化和市场化程度不断加深,但影响金融改革和发展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特别是在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等方面与国际先进银行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商业银行在信贷管理体制方面,实行高度集约化的信贷管理模式,采取按照机构等级划分授权的方式,信贷审批权限过于集中、审批环节过多,手续比较复杂,与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的矛盾突出;在经营机制方面,信贷约束机制过于僵化,片面强调贷款“零风险”,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同时贷款责任与利益激励不对称,滞贷守安心理普遍存在,限制了对中小企业贷款的积极性。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