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完善县域支行服务“三农”风险防范机制。
按照上级行“服务到位、风险可控、发展持续”的要求,在尽快提高惠农卡授信率,让更多的农户尽快感受到惠农卡的核心功能带来的便利和实惠的同时,必须加强精细化管理,把业务发展和风险控制有机统一起来,通过服务“三农”试点工作实践,认为县域支行可从以下几方面加强风险防范。
一是加强准入机制建设。要确定农户小额贷款准入相关专业规模标准,严禁对“小、散、差“客户发放贷款,在源头就要严把准入关,可偿试“信用村+农户”模式,充分利用信用村村长、“五老”推荐的方式,协助农行调查、管理,在担保上宜运用多种担保方式防范,以分散和转移风险,可多做多户联保和自然人担保。将借款人、担保人甚至其家庭成员录入人行个人征信系统,对借款人、担保人履约守信形成较强的外部压力,建议加快“三农”客户信息系统建设,为服务“三农”提供强大的信息支撑。严格按照准入标准进行控制,根据农户真实需求的金额、期限以及还款能力来确定贷款额度,把好放贷的前沿关口。
二是加快农户金融信用的提高。要加强培育农户信用意识,净化信用环境。加强对农户的信用程度、经济实力、经营能力、偿债能力进行有效的调查和分析,掌握真实情况,严格执行农户评级制度。县级支行可以探索与当地政府、人民银行密切配合,在每年的年末,以当年到期贷款收回率为依据,来评定、考核各乡镇、各村及生产经营大户的信用诚信度,开展诚实守信的评比活动,对评出的诚信单位和个人,进行大张旗鼓表彰、宣传,在全社会大力营造一种诚实守信的良好氛围,推进小额惠农贷款的健康发展。
三是挖掘人力资源潜力。要充分发挥“三农”团队中客户经理的主观能动性,加强对客户经理的职业道德教育,增强责任心和事业心,使防范信贷资产风险成为自觉行动。针对句容支行人员不足的情况可通过压缩非业务岗位人员,除立足自身挖潜解决人力不足问题外还可以通过当地邮储、信用社、村镇银行的代理,实行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必须加强岗位培训提高队伍素质,尽快打造一支过硬的营销团队。建议成立惠农贷款的专门机构,可根据改革发展形势,或分设或整合,既能体现这项工作重要,更能起到监督管理的作用,有利于推进这一工作的开展。同时还要加强对分理处主任的管理,认真落实执行力的发展要求,提高他们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从根本上杜绝一放就乱或惧贷惜贷现象的发生。
四是完善服务“三农”的风险防范管理体系。支行按照上级行制定统一的规章制度,切实加强对涉农业务的风险管理。健全贷款责任制,落实信贷责任追究制,形成严密的监督和约束机制。完善信贷内控制度,严格执行贷款“三查”制度,不断进行检查、辅导、整改和考核,逐步达到制定制度无漏洞,执行制度无弹性。要落实贷后检查制度,按照贷款检查间隔时间及检查要求,查漏补缺。对小额贷款可采取实地检查、交叉检查、电话访谈、抽查惠农卡交易记录等方式,随时掌握预警信息,及时化解信贷风险。完善“三包一挂”的农户贷款营销管理机制,夯实责任,防范风险。探索性地健全“三农”的风险防范管理模式和运作机制,试行“小额贷款+小额保险”的业务模式,建立涉农贷款风险分担机制,降低意外风险。建立信贷退出机制,对目前存量贷款中尚未形成事实风险的低效、劣势的信贷领域必须坚决退出,确保服务“三农”信贷资产始终处于优化状态。
五是加强重点环节风险防控。在惠农卡发行中,抓住重点环节,确保本人亲笔签名、领卡、当面激活,防范冒领冒用;批量发卡要坚持两人同时在发卡现场,严格卡片交接签字,并通过电话抽查核实,指导农户保管好卡片、密码和身份证件,防止盗用或冒用及欺诈等风险发生。在农户贷款中,要核实身份,把好借款人、担保人合同面签关,禁止代办代签;注重借款人、担保人信息系统录入的准确性和全面性,杜绝贷款资金的现金支付。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