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企业成本大幅攀升,实体经济“空心化”日趋严重。随着新《劳动合同法》和相关法规政策的出台和实施,企业的负担空前加重。企业在承担职工工资,交纳正常增值税、营业税和所得税的同时,还要承担名目繁多的“五险一金”以及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附加税、地方教育税金、水利基金、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等各项开支,大大加重了中小企业的财务负担。
4、社会信用管理制度缺位,加大了银行对中小企业的慎贷心理。由于中小企业信用等级低,缺乏符合要求的抵质押担保能力,融资能力差。按银行现行规定,只有信用等级为优质以上企业,银行才可提供信用贷款。对不符合信用贷款的民营企业,只能提供担保抵押贷款。目前,由于我国信用管理制度尚不健全,加之经济普遍不景气,从而加大了银行对中小企业的慎贷心理,采取了审慎的信贷政策。另外,西部非公经济比重提升的空间有限,地区发展不平衡现象短期难以改变。西部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第二产业,特别是工业的强力推动。而在工业内部,又以能源、化工、装备制造及资源开发等大中型公有企业为主,而民营企业则占比不大,且这种局面在短期内难以改变,这种特有的经济结构决定了西部非公经济不可能有大的提高。
5、西部地区内部之间差异较大,需分类指导、因地制宜。目前是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第一个十年,西部地区面临的突出矛盾较为一致,基础设施落后是其中之一。但随着交通等基础设施日渐完善,西部地区的内部各省的突出短板的差异性显现出来,由于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民族文化、资源禀赋均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区域政策应针对各省特色短板,分类指导。西北地区依赖于对自然资源开发以及与其相关的产业,突出短板是,如何谋划经济长期转型,构建新的产业价值链转型升级以及价值链重构所需的条件,更加深度地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和国内价值链分工,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西南地区,应加强同东盟、东南亚等国家或地区的经济联系,构建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格局。
三、西部地区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和参与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应对策略
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为新时代新征程上进一步促进开放发展,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提供了根本遵循。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今后要聚力“六稳”“六保”,坚定发展信心,积极应对困难挑战,着力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创新外贸方式,推动外贸促稳提质,为保就业稳经济提供支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出口产品转内销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高度重视支持出口产品转内销,下一步将坚决贯彻落实落细《实施意见》,确保用足用好各项政策措施,全力稳企业、稳就业,帮扶外贸企业渡过难关,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同时,完善出口退税方式,加快退税进度。同时引导金融机构加强信贷、信保、担保等融资支持,纾解外贸企业流动性困难。继续挖掘通关便利化改革潜力,优化对外贸企业服务。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稳外贸稳外资工作,加强与相关国家沟通协调,畅通国际货运通道,开辟更多方便商务人员往来的“快捷通道”。鼓励外贸企业转型升级,提升出口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加快发展跨境电商、网上交易等外贸新业态新模式,鼓励引导多元投入建设海外仓,加大对带动中小企业出口的外贸服务平台的支持,培育新的外贸增长点。推动货物贸易优化升级,创新服务贸易发展机制,发展数字贸易,加快建设贸易强国。合理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依法保护外商投资权益,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一)中小企业要紧跟国家战略目标,充分利用“一带一路”的政策优势,推广优势产品
西部地区应将“一带一路”建设、西部大开发与国内国际双循环衔接起来。西部地区在“一带一路”尤其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方面具有突出的地理优势。《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又提升了西部地区在我国发展战略中的地位。因此,应把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与当前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格局衔接起来,强调内在一致性,同时注意突出各自的特点和重点,互相支持,互相促进。西部各地区应因地制宜推进国内国际双循环。西部各省区各自情况、发展水平有差异,在连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时应根据自己情况采取措施。
在积极扩大内需的同时,研究出台稳外贸稳外资的新措施,尤其要加大支持力度保住中小微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并助力大型骨干外贸企业破解难题,更好支撑就业稳定。“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实现目标,以“互通要求”为基本内涵,逐步形成以点带线,从线到片,最终形成大区域大合作的发展格局。在区域合作新模式下,将实现中国与周边沿线国家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从而带动产业布局优化,促进我国与周边国家的共同发展,实现双边及多边共赢。将给在基础设施建设,工业制造等方面具有传统优势的大中型民营企业“走出去”带来较好的发展机遇。
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多年,公路、铁路建设技术既成熟又有优势,造船能力强,很多领域制造技术位于世界先进行列,而中亚、西亚等地区石油、天然气富集,是全球主要的能源和战略资源供应基地之一,所以,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可以在交通运输、能源开发领域合作,也可以在农业、纺织、化工、通信、金融、科技等诸多领域合作,更可以拓展教育、文化、旅游等方面的合作,为民营经济与中小企业“走出去”提供新的领域。中小企业可以围绕主要参与央企,积极承接上下游配套产业发展,拓宽业务范围。作为大型变压器行业领头羊,新疆特变电工的发展是中国大中型民营企业紧跟国家宏观产业政策“走出去”战略的缩影。公司已为美国、俄罗斯、巴西等60余个国家和地区提供了绿色环保、智能科技、可靠高效的能源装备和系统集成服务,先后参与了中亚的塔吉克、吉尔吉斯,南亚的菲律宾、巴基斯坦,非洲的赞比亚、肯尼亚等十余个国家的电力规划,电源、电网建设,为这些国家提供了从勘测到设计、施工、安装、调试,到培训、运营、维护一体化的交钥匙工程及系统解决方案。特变电工已成功把中国电力标准运用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电力建设,把节能化、智能化、自动化的电力工程技术与经验输送到全球各地,实现了由单一产品出口到境外开办企业,再到以产业延伸为核心、全球经营的国际化历程,堪称非公企业“走出去”的排头兵。
2/5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