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0年10月29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以及全球百年未遇之大变局中,“十四五”确立了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对商业银行也提出“优化金融体系结构,深化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加快完善中小银行和农村信用社治理结构”的全新要求。而在此复杂的局面下,商业银行更需要迎接挑战、把握机遇,创造商业银行发展新局面。
“十四五”新时期的到来意味着我国迈入全新的发展阶段,我国将在民生、金融等一系列领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商业银行要紧跟时代发展节奏,抓住“十四五”这一重要战略机遇期,在新格局下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银行。
一、 国内外局势
1.国际局势
由于新冠肺炎尚未得到全面有效控制,全球面临着因疫情导致的经济衰退,全球金融市场动荡,疫情爆发后美股发生数次熔断,美元指数剧烈震荡,全球范围内各个国家的股市均遭遇不同程度的影响。大量国家采用超级宽松的货币政策刺激经济发展,陈四清董事长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提出,超级宽松的货币政策有可能催生新一轮的资产的泡沫。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均采用增大货币发行量的方式来救市,此举必然造成国内通货膨胀,而美国作为国际货币的发行者,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态势下,其国内通货膨胀的恶果必然由全球范围内国家一同承担。疫情期间,国际贸易市场极度萎靡,各国不断推出的疫情防控政策,大多都间接导致国际货物之间的流通率降低,全球供应链与产业链出现不同程度的断裂,国际之间的开放程度呈现进一步下降趋势。
2.国内局势
从国内的角度而言,虽然我国是新冠期间唯一经济正增长的经济体,但是我国经济增长已经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变为高质量发展阶段,商业银行也是一样,“黄金十年”已经落幕,商业银行“野蛮生长”的年代已经不复存在,不会再出现喷涌式的两位数利润增长;同时监管部门对商业银行的监管可以说是“层层高压”,根据不完全统计,银保监会在2021年的一季度开出超过4亿元的罚单;“互联网+金融”的兴起,以微信、支付宝为代表的跨界金融对银行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对银行的科技化、数字化转型提出更高的要求;金融领域放宽进入门槛,同业竞争日趋白热化,根据2020年4月23日央行发布的金融机构评级结果显示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已经多达4399家,商业银行在中国市场上群雄逐鹿;伴随着消费者维权意识的增强,各种以维权名义产生的纠纷和投诉对商业银行的内部管理提出重大挑战,大量银行深陷官司和舆论的漩涡,根据统计显示2020年银保监接收转送银行业消费投诉达228605件。
二、 全新发展局势
1.党建引领银行业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强调: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我国国有企业的光荣传统,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是我国国有企业的独特优势。坚持党的领导是国有银行发展的根本保证,加强党的建设是国有银行发展的不竭动力。国有银行都必须将党建工作放在企业发展的首要位置,一方面党建工作的实质就是国有银行经营发展的考核,国有银行的稳健运营与经营利润都是对党建工作的答卷,另一方面党建工作指导了国有银行履行社会责任,是国家金融的方向标,金融市场的稳定器,人民金融的防火墙。坚持以党的领导来领导国有银行的发展,将党的建设工作与企业经营发展有机结合,完成“十四五”所要求的“深化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历史任务是所有国有银行在“十四五”期间的重大使命。
2.科技赋能银行业发展
《建议》提出:“加快建设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对于商业银行而言,数字化发展是对数字经济的一种重要支撑。科技的提升,数字金融的发展绝非简单的靠几个线上APP或系统升级来实现,数字金融是要求商业银行依靠科技的力量打造出完整的金融生态链。2015年后移动支付的迅猛发展对传统银行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支付宝依靠“购物-移动支付-金融”,微信依靠“社交-移动支付-金融”完成跨界金融生态链的建立。银行业面对互联网巨头的跨界打击后,某种程度上也丧失了金融领域对新增客户的优先权。因此商业银行必须依托科技手段加强对金融生态链的建设,形成完整金融产业生态格局,打破行业之间的壁垒,进一步强化以跨界金融为主导的大局。同时商业银行也必须加大科技投入,在科技发展的第一线上提供充足的资产保证。根据数据显示,中国工商银行2020年科技投入238.19亿元,同比增长31.26%,中国建设银行2020科技投入221.09亿元,同比增长25.38%,招商银行2020年科技投入119.12亿元,同比增长27.25%。建立健全科技人才培养与引进机制也是商业银行一直在做的事情,对于科技人才的引入也是重中之重。根据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工商银行科技人员数量达3.54万人,占全行员工比例8.1%,;中信银行科技人员为4190人,同比增长31.68%,科技人员占比达7.60%。几乎所有银行都认识到科技赋能金融的重要性,想要把握住科技促进金融产业升级的风口,在这一波金融发展新局面中把握机会攫取更多的市场份额。
3、零售推动银行业发展
“十四五”确立了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而依靠消费拉动内需则是促进国内大循环的重要途径。根据奥维咨询研究显示,中国消费信贷的市场规模将从2017年的10万亿增长至2021年的16万亿,中国的人均储蓄率是远高于世界人均水平,在消费贷款上中国市场也拥有极大的潜力。粗看是信贷消费市场的扩张,更多的是信贷消费多元化的提升。在坚持“房住不炒”的前提下,各类消费需求都呈现多元化的增长,以新能源、教育、医疗为代表的信贷消费几乎完全戳中了中国人的情节。2018年建行确立零售优先的战略,到2020年建行的个人业务利润占比已经到了61.21%,工行也提出打造“第一个人金融银行”战略,两家国有银行战略都表现对零售与消费市场的重视。由于个人财富值的增长,个人业务已经成为兵家必争之地,所有银行都在推动“大零售”时代的转型,早在零售进行布局的招行已经尝到了甜头,招行AUM(私人银行管理规模)27746.29亿元,位居中国所有银行之首,后来居上的平安银行也成功跻身万亿俱乐部,AUM高达1.13万亿。一方面零售客户群体对银行存款的议价能力普遍低于对公客户,银行能够以较低成本获得存款。另一方面零售客户群体的贷款主要以房贷按揭、消费贷款、信用卡为主,其风险成本较对公贷款而言风险更低、资产质量的保值率更高,同时零售客户群体的主体与对公客户群体的主体都有不同程度的交叉,大力拓展零售客户群体就是在维护并发展对公客户群体。“大零售”时代已经开启,各家银行都必须把握住新局面,奋力拼搏。
4、绿色改革银行业发展
《建议》指出:“大力发展绿色经济。” 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为了一同促进绿色经济的发展,绿色金融的概念也成为银行业的热门词汇。2021年4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联合召开“绿色金融和气候政策”高级别研讨会,人民银行行长易纲表示人民银行高度重视发展绿色金融。与此同时,各家银行也纷纷调整信贷政策,对部分绿色企业的授信额度与融资成本方面进行倾斜。从长远来看,国内银行业的信贷市场将会迎来新一轮的调控,人行、银保监会将结合《建议》制定新的信贷政策与考核办法,主要表现为对产能过剩和污染严重的企业压紧信贷,对已有的贷款存量进一步压缩,对新增的贷款严格授信审批,从信贷角度要求企业减少投资甚至退出该领域。同时加大对商业银行绿色金融的考核与激励,落实压紧绿色贷款投放主体责任,将信贷资源向绿色企业进行倾斜。商业银行也将聚焦绿色金融发展,从授信审批、个性化服务等角度加大支持力度,势必为绿色企业提供更具特色的金融服务。
三、 新格局下高质量发展措施
1.严守监管红线,重塑内控管理
十九大明确提出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攻坚战,而系统性金融风险是攻坚战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内外金融局势紧张的情况下,想要在这一战斗中取得胜利,商业银行必须提升自我的内控合规水平。内控案防与资产质量向来是我行发展的生命线,要在“十四五”时期稳健发展,必须严守底线,把控生命线。我行应通过进一步完善风险治理的机制来降低风险发生几率,打造能够覆盖整个行业的内控合规体系,强化在内控合规方面的主动性、创新性、全面性,坚持从源头出发,系统性化解金融风险,保证自身内控合规水平始终走在监管前面。提升内控合规水平必须从微小处着手,建立起针对业务、客户、机构三维层次的体系。业务的合规性与风险性是最为基本的属性,我行要进一步提升业务操作员与业务审核员的风控水平,强化业务全流程的防控,确保业务的合规水平;强化客户管理工作,将客户进行标签与分级管理,实现客户专管的制度,同时进一步落实主体责任,将绩效考核与客户专管进行挂钩;在全行机构内部打破信息阻碍屏障,实现信息互通,以绩效考核、经营管理、监督检查为导向,实现我行内控合规的通畅性全覆盖。
2.创新科技应用,推动队伍建设
伴随着科技的进一步发展,越来越多的科技成果都运用到了银行业发展中,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已在悄无声息的颠覆银行业发展格局,科技化、智能化银行已经引领下一个阶段的行业潮流。“金融为本,科技赋能”已经成为行业共识,在“十四五”的指导下,我行应加快推动行业内部的数字化转型。首先必须进一步加快科技人才的培养与引进,组建起一支能够符合我行特色的科技金融人才;其次要培养一批科技服务“熟练工”,科技的更新迭代最终目的是服务于人,只有真正意义上能够熟练使用科技成果运用于工作中并将科技成果服务于人民群众,才能称为整个行业的科技水平提升;再次是建立起跨行业的金融生态圈,多渠道获取客户,提升市场占有率,精准描绘客户画像,明确客户金融需求,多方串联加强银政合作、银企合作;最后通过大数据等高科技手段运用,在精细化市场调查后,创新我行的金融服务产品,摆脱产品同质化严重的怪圈。
3.创新服务理念,推进零售转型
在银行业同质化竞争惨烈的今天,商业银行想要攫取更多的市场份额,必须从个性化服务着手,转变服务理念,由“坐商”转变为“行商”,用“走出去”的行动来让客户感受到银行服务的温度。打造专业复合型服务营销团队,在中高端客户个人属性与公司属性相互交叉的情况下,有必要培养一批既精通个人业务也精通公司业务的复合型人才来开展针对性营销服务。
精准把握市场动向,伴随着“大零售”时代的到来,势必要加大对零售业务的资源投入。对个人客户的金融管理实现综合化、一条龙式的服务,从科技精准嵌入生活着手,建立起个人的银行生活生态链,从资产配置、消费贷款、生活缴费等方面入手,逐步实现一个手机银行APP通用生活各种场景的终极目标,加强客户群体对银行的黏性。
4、紧跟政策导向,调整业务结构
坚持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原则不动摇,只有通过银行这个金融平台将资金注入实体经济,从根本上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才能是真正意义上贯彻执行国家战略方针。因此,我行必须担紧肩上的责任,紧紧围绕“普惠金融”的社会主题,让更多的小微企业、低收入群体享受到银行的金融服务。同时我行要进一步加强对所在地的地方产业支持,聚焦城市发展规划与经济发展规划,与政府平台携手推动当地经济产业链的升级,从审批授信、特色服务等方面着手,加快传统制造业、加工业等第二产业的转型,加大对以知识与科技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产业的金融支持力度。
从供给侧深化对绿色金融的服务改革,强化金融对企业的绿色转型作用,全力实现自身经营发展与融资企业的“碳中和”。绿色金融尚且处于起步阶段,我行应积极探索稳健高效的绿色银行模式,一方面要积极打造“碳中和”网点,自下而上完成自身“碳中和”的发展目标,另一方面要加快构建绿色业务、绿色信贷、绿色产品的三角体系,形成完整的绿色银行生态链。同时我行应联手证券、基金公司发行绿色金融债券,并创新更多的绿色金融产品,同时应建立健全绿色融资机制,从专项支持额度到审批简化流程方面给予绿色创新型企业有力的金融支持。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开始之年,所有商业银行都必将厚植于金融领域,以全新的企业姿态砥砺前行,用优异的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