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不断的完善保障联动机制,探索创新扶贫担保抵押方式,助推金融精准扶贫可持续发展。由政府主导,加快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按照“政府引导、多方出资、市场运作”原则,建立商业化担保体系,激发金融助推精准扶贫的热情。由地方财政按比例提取启动资金,建立多层次信用担保机构,以及由财政、银行、企业与社会共同出资建立担保基金。探索创新扶贫信贷担保抵押方式,因地制宜,探索现行农村房屋及宅基地、土地使用权、活体养殖物等抵押担保贷款方式,推动建立各类产权流转交易和抵押登记服务平台,完善融资担保和风险补偿机制,最大限度盘活贫困地区农村生产资料。建立长效政策扶持机制,给予连片扶贫(贫困村)开发贷款的利差补贴、财政优惠、信用担保和专项贷款支持,通过财政手段弥补金融支持扶贫开发的较高风险溢价。设立投资公司,充当基础设施贷款项目承贷主体,隶属地方财政局或建设局;以项目资金作担保,作为向银行融资借款的主体。探索建立农业保险、农村小额保险与农村信贷的联动机制,对参保主体在合理范围内,实行贷款利率优惠、程序简化的待遇,把农业保险与涉农信贷投放紧密结合起来。
四是切实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进农村扶贫金融服务体系,提升贫困人群享受金融服务的覆盖率。政府部门应不断完善扶贫信息动态管理机制,建立精准扶贫大数据信息平台,实现扶贫信息数据互联互通。金融机构精准对接扶贫规划,把扶贫对象摸清,找到致贫原因,将金融扶贫的对象,精准定位于建档立卡贫困户,做到因户、因人施策,实施差异化、精确化信贷扶贫。加大金融政策的支持力度,严格规定在贫困县吸储金融机构的贷存比,对县域扶贫贷款规模不设限制;取消非低保贫困户的贷款利率上限控制,允许金融机构根据自身成本风险及享受的优惠政策,依法合理确定利率上浮水平。继续推进信用体系建设。深入开展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创建活动。稳步推进经济主体电子信用档案建设,多渠道整合社会信用信息,完善信用评价与共享机制。切实改善农村支付环境,深化银行卡助农取款和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提升贫困人群享受金融服务的覆盖率。有针对地开展金融消费者教育活动,深入实施农村金融教育“金穗工程”,提高金融消费者的金融素养和风险责任意识,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
五是金融支持扶贫和新农村建设,要创新农村金融产品,提供多样化的全新的农业农村金融服务。今后金融机构间的竞争,不是对客户的竞争,而是对产品开发的竞争,对提供服务的竞争,因为只有受到农业农村农民欢迎的创新产品,才能真正赢得市场。所以,要首先要创新金融产品,诸如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配套贷款、农田水利改造专项贷款、大型农业机械设备按揭贷款、农产品套期保值贷款、农业订单贷款、特色产业基地建设贷款、地方资源开发贷款、科技农业生产推广贷款、农村消费贷款、农民进城务工贷款、农民工返乡创业贷款等。其次,创新结算和中间业务。加快建立城乡通用的现代支付结算体系的建设,在具备条件的地区推广商业汇票承兑、贴现以及保函、信用证、银行卡等业务;探索开办网上银行、个人理财、信息咨询、代收代付、担保等服务;筹办国际结算、外汇业务。第三,创新农业保险业务。组建政策性农业保险机构;补贴鼓励商业保险公司开办涉农保险;引导建立互助保险组织;设立再保险公司,对涉农保险业务实行再保险。第四,创新农业农村融资渠道,积极吸引直接投资,正确引导民间融资,稳妥发展信托租赁,开拓农业农村资本市场,发行农业开发债券,培育农产品期货市场、农业农村产权交易市场等。
六是金融支持扶贫与新农村建设,需要金融立法创新,优化金融支农的法制环境和信用环境。追溯过去,农村金融的困境源自于金融制度安排的非强制性。所以,要取得扶贫工作最后的胜利,支持新农村建设加快发展,就要加快研究制定《农业信贷法》、《合作金融法》、《农村金融服务促进法》等配套金融法律法规,明确金融机构支农责任、权利与义务,县域金融机构要将吸收存款一定比例投放当地使用,对新增当地的支农贷款给予减免税收优惠政策,从法律和政策层面保障农业长期发展的资金投入,推动农村文明信用工程为切入点,创造和改善有利于扶贫和农村信贷投入的金融生态环境。
重要数据统计:
1、我国贫困人口从2012年年底的9899万人减到2019年年底的551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0.2%降至0.6%,创造了我国减贫史上的最好成绩。
2、随着扶贫攻坚工作的推进,我国贫困人口结构发生变化,剩余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老年人、患病者、残疾人的比例达到45.7%。
3、2016—2018年,我国返贫人口数分别为68.4万、20.8万、5.8万人,尽管返贫比例呈下降趋势,但返贫人口仍客观存在。
4、中国贫困标准2016年贫困线约为3000元,2015年为2800元。中国目前贫困线以2011年2300元不变价为基准,此基准可能不定期调整。2011年确定的贫困线标准,农村(人均纯收入/年)贫困标准为2300元,这比2010的1274元贫困标准提高了80%。按2011年提高后的贫困标准(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2300元人民币/年),中国还有8200万的贫困人口,占农村总人口的13%,占全国总人口近十五分之一。经过此次大幅上调,中国国家扶贫标准线与世界银行的名义国际贫困标准线的距离为史上最近。国际贫困标准(国际赤贫标准)为一人一天1.9美元。
参考资料:
1、《新冠肺炎疫情下,对中小微企业政策支持的几点建议》载国家发改委中宏网2020年2月26、27日。
2、《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下中小微企业面临的困难及对策建议》载西部网陕西头条2020年3月3日。
3、《新冠肺炎疫情下发展多元化金融业务支持民营经济与中小微企业的建议》载西部网陕西头条2020年3月11日;载国家发改委中宏网2020年3月13日。
3/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