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扶贫的基本原则是保基本,“两不愁三保障”是底线。疫情的持续时间现在尚不能画句号,但基本上大家要形成一种共识,即疫情防控期间应以疫情防控为基本点,并统筹和推进开展好连同脱贫攻坚在内的农村相应工作。疫情防控结束后,要重点将脱贫攻坚凸显出来,补齐短板。同时,扶贫干部在思想上一定要达成共识,就是扶贫的基本原则是保基本,“两不愁三保障”是底线,是基础性条件,虽然2020经济金融形势不向好、不景气,但是保住这个基本应该是没有问题的,要树立2020年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信心和底气,不能悲观失望,怨天尤人。要主动谋划工作、积极干事,在当前要重点管控防范好疫情,同时也可有针对性地开展前期的一些补短板工作,比如档案的梳理整理等等,也要对下步工作进行谋划部署,理清思路,以便疫情结束后能够大干快上。脱贫攻坚任务虽然十分艰巨,但我们相信,只要有党中央的坚强领导,通过各级扶贫干部的共同努力,通过广大人民群众自身的努力奋斗,我们一定能在决胜脱贫攻坚、步入小康的道路上交出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下一步,如何把完成短期扶贫任务和长期巩固扶贫成果结合起来,笔者认为应当坚决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是精准帮扶,防止返贫是死命令,也是底线,绝对不容忽视。防止返贫,始终是我国扶贫工作的重要内容,如果不能杜绝脱贫人口返贫,脱贫就失去了基本意义。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数据显示,2016—2018年,我国返贫人口数分别为68.4万、20.8万、5.8万人,尽管返贫比例呈现下降趋势,但返贫人口仍然客观存在。所以,应对返贫问题,包括返贫预防和返贫治理两个维度,对精准识别、精准管理和精准帮扶提出了更高要求,防止返贫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是死命令,也是底线,绝对不容忽视。
二是谨防出现表格扶贫、坚决杜绝数字脱贫和虚假脱贫现象。2020年,是我国精准扶贫消除绝对贫困阶段目标的收官之年。所以,必须切实保障扶贫工作落到实处,坚决杜绝表格扶贫、数字脱贫和虚假脱贫现象,只有这样,才能打好这场收官之战。一方面,扶贫工作应当精简形式,不能将宝贵的行政资源和扶贫资金浪费在种类繁复、信息冗杂的各类表格中,要建立统一的信息统计平台和报送机制,简化流程、厘清思路,降低基础扶贫工作人员的负担;另一方面,扶贫工作要注重实效,贫困发生率的降低,应当建立在贫困人口切实减少的基础上,按照贫困群众的真实诉求,把扶贫落实到解决问题、培育能力和预防风险上,而非刻意模糊统计口径、玩弄数字游戏,甚至弄虚作假、把贫困的群众当作群众演员。
三是普片推行“互联网+消费扶贫”模式,让消费扶贫发挥更大作用。随着消费扶贫理念和实践的拓展,这是当前发展消费扶贫首要解决的问题。推行“互联网+消费扶贫”模式,让贫困地区农产品流通在线化、数据化,提高了流通和交易效率。消费扶贫,顾名思义,就是通过线上和线下等多元渠道,购买贫困地区的农特产品,从而帮助贫困地区实现增收脱贫。不同于以政府为主导的常规扶贫工作,消费扶贫的最大特点是动员社会力量参与,人人皆愿为、人人皆可为、人人皆能为的运作方式,既兼顾了市场化的特点和优势,也极大地激发了公众的责任感。更重要的是,它会形成一种产业化的内生动力。众所周知,很多贫困地区也各有优质特色农产品、民族手工艺品、休闲绿色农业等,但受制于诸多因素无法很好地传播出去,间接挫伤了农民发展产业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大力发展消费扶贫,可以让农民看到自己产品的价值,为他们带来劳动脱贫致富的动力和尊严。因此,就长远来看,消费扶贫比起“直接给钱”式的扶贫,更能有效提升扶贫的深度和高度,促进全国扶贫的质量和效率的进一步提高。
三、当前对金融精准扶贫的若干建议和意见
目前我们在县域创新金融精准扶贫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积累了一定经验;但客观地看,金融助力推动精准扶贫,全面脱困不意味一役决定胜负,仍需在今后长期的工作中予以进一步的完善,为此,提出以下对金融精准扶贫建议和意见,供参考:
一是进一步完善落实政府协调机制,发挥财政与金融扶贫的联动效应。加强政府扶贫与金融扶贫沟通协作,找准双方在支持扶贫开发中的着力点,实施“财政+金融”联动的扶贫模式。财政资金主要解决市场难以解决的问题,即主要提供扶贫开发所需的农村医疗、教育等社会事业、生态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等基础设施建设。对市场能够解决的扶贫项目,或者能够在未来一定时期内收回投资成本并有所收益的项目,设立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和三农融资担保基金,用财政扶贫资金撬动金融资金投放。实行政府财政性存款与金融机构扶贫贷款、小额信用贷款、农户联保贷款发放挂钩,激励县域金融机构向贫困地区放贷。扩大扶贫贷款贴息覆盖率和税收优惠,对农村金融机构发放的扶贫贷款、农户小额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的利息收入实行免征营业税。建立健全贫困地区项目库,做好贫困地区特色优质项目、重点发展产业的推荐工作,并开展金融产品与服务的教育培训。
二是发挥扶贫资金的“造血”功能,培育产业带动主体,确保金融助推精准扶贫取得实效。地方政府应从振兴当地主导产业的角度出发,以产业发展带动贫困户增收,以产业发展带动贫困户就业,最终助推贫困户扶贫致富。政策性金融应针对投入期限长、利率低的特点,多方满足贫困地区农电改造、农村通讯、供电供水、小流域治理、中小型水利设施建设等资金需求。商业银行要注重把信贷资金投向与主导发展的产业有关的企业、贫困户等,真正发挥扶贫信贷资金的“造血”功能。涉农金融机构依托扶贫龙头企业和农业合作社,按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思路,采取信贷资金入股、资产收益等产业扶贫新模式,围绕特色种植业、特色养殖业、家庭手工业、农村电商、光伏发电等扶贫业态,推行股份合作制扶贫模式,让贫困户参与和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
2/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