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界
首 页 | 业界动态 | 银行培训 | 资格认证 | 在线学习 | 政策法规 | 银行理财 | 专家观点 | 品牌中小银行 | 中小企业金融服务
城商行 | 农村金融 | 全国股份制银行 | 外资银行 | 分支行动态 | 贷款通道 | 银行会客厅 | 银企对接 | 企业融资 | 信用查询
信用卡 | 银行股票 | 论文集锦 | 焦点人物 | 机构分析 | 贷款产品 | 媒体视觉 | 行业会议 | 人才市场 | 休闲BANK | 银行社区
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论文集锦

从新冠疫情看银行展业的五大转变

时间:2020-02-23 18:45:43  来源:银行界网  作者:周宏波

    2020年年初,在新冠肺炎疫情“黑天鹅”事件影响下,全球经济形势扑朔迷离,国内经济社会发展不确定性因素增多,经济下行压力巨大。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银行作为金融业的支柱,应该如何应对和调整?笔者认为,面对复杂局面,银行业更应坚定信心,坚持创新,坚守底线,树立新观念,适应新形势,拓展新空间,在危中寻机,在势中求破,以待春天来临。

    一、救客户也是救自己

    本次疫情对实体经济的负面冲击巨大,预计未来3到6个月,餐饮、旅游、商超等传统行业尤其是民营中小微企业将面临严峻的生存考验。因此,银行业要全面摸排客户情况,甄别目标优质客户,识别潜在风险客户,为优质客户提供专业服务,在坚守金融风险底线的前提下,提供差异化金融解决方案,支持企业共渡难关。

    甄别目标优质客户。在经济下行叠加疫情的情况下,银行业要特别关注专注主业的企业,把有限的金融资源优先向竞争能力强、核心优势突出的企业倾斜。

    识别潜在风险客户。疫情之下,缺乏竞争优势的企业会率先倒下。银行应救急不救穷,认真识别那些缺乏自生能力、没有发展前景和稳定现金流的企业,对这些企业要及时预警、逐步退出,守住资产质量,保护存款人的资金安全。

    提供专业服务。银行要发挥自身优势,更加深入了解客户的生产经营周期、产业链特征,针对性提供现金流管理、产业对接等专业的金融和非金融服务。通过专业的服务赢得客户,提升客户应对疫情等不确定性外部冲击的能力,增强企业自身的免疫力。

    二、抢抓当前政策契机

    当前,国家综合运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手段应对疫情影响。预计今年下半年中国经济将进入恢复期,银行要吃透政策精神,积极向企业宣讲,争取业务机会。

    2月11日,财政部提前下达2020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8480亿元,其中一般债务限额5580亿元、专项债务限额2900亿元,加上之前提前下达的专项债务1万亿元,共提前下达2020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18480亿元,2020年提前批地方债额度已经用满,稳增长的信号十分明显。

    财政部、发展改革委、工信部等部委通知要求,通过采取“再贷款+财政贴息”组合拳,实施名单制管理,强化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资金支持。其中,地方性名单内企业专项再贷款只能由地方法人银行发放。近日,重庆市政府出台应对新冠疫情支持中小企业共渡难关的“20条政策”和进一步加强金融支持疫情防控做好实体经济金融服务的“24条措施”,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减轻企业税收、社保、租金等负担,强化财政金融联动和银担合作等。

    银行业特别是地方法人银行应紧抓政策红利,加强客户拓展,调整业务结构,支持社会民生事业,助推地方经济发展。

    三、更要看到长期机遇

    每一次重大的突发事件都会催生一批新产业,经过本次疫情,大健康、电子商务、电子政务、在线娱乐、在线教育、在线办公、在线视频直播等新业态和新模式有望呈现迅猛发展态势。对于银行业而言,需要认真研判形势,找准切入点,抓住业务机遇,抢先布局新业态。

    同时,医疗卫生等方面的基础设施补短板也将催生大量的业务机会。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指出要抓紧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从体制机制上创新和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举措,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水平。笔者认为,疫情之后,可重点关注以下补短板领域:

    ——公共医疗卫生,包括三甲医院、普通医院、专科医院、社区医院、应急医院、疾控中心,以及与分级诊疗、社区医生、私人医生相关的医疗基础设施建设;

    ——城市农贸市场、鲜活菜肉市场,2003年非典起于广州的农贸市场,这次疫情换成了武汉海鲜市场,会促进政府下决心解决这些问题;

    ——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无害化处理、符合环保要求等方面的改造;

    ——旧城改造和老旧小区改造,特别是老旧小区改造的进度有望加快,赋予新的标准和内容;

    ——智慧城市,疫情后智慧城市的开发和建设有望提速,目前上海市政府已经迅速行动,在2月10日紧急抗疫的同时出台了《进一步加快加强智慧城市建设的意见》;

    ——5G产业链,5G是智慧城市的基础设施,疫情影响之下,在线教育、在线娱乐等行业加速向网络迁移,尤其是远程医疗,对带宽、网速、清晰度有极高的要求,5G势在必行;

    ——仓储物流,疫情期间,生鲜食材食品等在线购物快速增长,由此可能改变人们的消费习惯成为长期经济现象,而国家应对突发事件建立物资储备体系,也将带来对仓储物流的需求;

    ——乡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新农村建设、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耕地占补平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农村土地改革乃至扶贫移民搬迁等;

    ——地铁、机场、旅游等交通旅游基础设施,地铁、机场还有补短板的空间,预计在下半年、最迟于明年二季度将迎来一个旅游高峰;

    ——自然灾害防治工程,除了疾病灾害,还要关注地震、森林火灾、风灾、海啸、洪灾、旱灾、蝗灾等自然灾害的风险。

    四、创新服务方式

    疫情影响已经从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向人际交往与社会心理层面进行渗透。疫情结束后,民众“排斥集聚”的下意识可能会延续较长一段时期,并可能最终固化为人们普遍接受的一种心理状态,“非接触式”服务会越来越受到人们欢迎。

    银行业要重构与客户的关系,让金融真正成为一种服务,而不单是一个场所。银行要综合运用线上和线下手段,创新产品、渠道、服务,探索推出线上开户、视频担保、远程面签等方式,并确保交易的真实性、可追溯性,提供嵌入生活、实时智能响应客户需求的金融服务。

    地方银行更应该加快创新步伐,加速金融服务方式的转变。地方银行拥有地缘优势、信息优势、效率优势,必须准确把握客户需求特征的变化,依托金融科技,坚定不移实施数字化转型,以人为营销节点,以圈层化、社群化为营销手段,服务好周边居民和企业,成为社区建设的重要力量,赢得转型发展的先机和主动。

    五、提升员工素养

    人是银行创新的核心,是银行最具价值的资源。在不确定性不断增加的时代,银行要树牢人才强行的人才观。先人一步、险中求胜、创造价值,关键是要靠人,依靠具有高职业素养、专业能力的员工。

    构建学习型组织。银行要将构建学习型组织纳入企业文化,自下而上吸收、运用各层次员工的创意,激发员工的热情;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将学习力、创新力与员工职业生涯发展相挂钩,增强员工的行动自觉。

    搭建智能化学习载体。构建系统化、模块化的金融(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基金等)、行业(医疗卫生、电子、教育文化、消费品、现代服务、现代农业、绿色环保等)、沟通等专业知识,制定针对性的培训计划、课程,强化组织保障,在碎片化时代学习系统化知识,促进全体员工能力素养提升,推进银行创新突围。(作者单位:重庆三峡银行)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央行二季度货币政策执·坚决防止影子银行死灰
·监管层密集发声 金融防·银保监会:当前中小银
·地方金融监管加速构筑·银保监会:超1.8万亿元
·央行将多举措推动应收·央行下调再贷款再贴现

图片新闻

央行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货币政策传导效率明显提高
一季度,人民币各项存款增加
银行保险机构支持实体经济效果显现

热门点击

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情况图
2020年4月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份额

在线调查

2020年您对哪家全国股份制银行服务最满意?
  •  中国农业银行
  •  中国工商银行
  •  中国建设银行
  •  中国银行
  •  交通银行
  •  中国邮储银行
  •  中国光大银行
  •  中信银行
  •  中国民生银行
  •  兴业银行
  •  招商银行
  •  华夏银行
  •  广东发展银行
  •  平安银行
  •  浦发银行
  •  浙商银行
  •  渤海银行
  •  恒丰银行
  

广告服务 | 关于我们 | 服务内容 | 联系我们 | 加盟合作 | 免责条款 | 招贤纳士

Copyright © 2002-2011, tbank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单位:中联银信(北京)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站法律顾问:北京贝邦律师事务所 姜波

版权所有:银行界 京ICP备10000166号

京公网安备1101140009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