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农村地区普惠金融的发展对于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村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金融的逐利性,再加上普惠金融服务的群体风险大、盈利能力较差,发展普惠金融面临很大的问题。本文从分析普惠金融发展面临的问题出发,针对不同的主体,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关键词:普惠金融;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金融科技
一、引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金融领域,这种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的表现就是城乡金融二元化,农村地区金融的发展大大的落后于城市地区的发展,金融抑制的现象十分严重。2017年9月在北京举办的“2017 中国普惠金融国际论坛”,指出要将普惠金融作为金融行业的长期目标来发展,确立了发展普惠金融的重要地位。因此,在农村地区大力发展普惠金融,积极发挥金融行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作用,对满足广大农村人口美好生活需要,解决城乡金融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普惠金融概述
普惠金融这一概念是由联合国在2005年首次提出的。一般来说,普惠金融是指在遵循机会平等要求以及商业可持续原则的基础上,加强政府政策引导扶持力度、完善金融体系建设、建立健全金融基础设施,以人人可负担的成本为有金融服务需求的各阶层提供合适、有效的金融服务,并确定农民、老年人、城镇低收入人群和残疾人、小微企业等其他特殊群体为普惠金融的服务对象。
三、当前我国普惠金融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商业可持续性问题
根据普惠金融的定义,发展普惠金融首先要建立在可持续原则的基础上。但是,现阶段农村地区发展普惠金融却呈现出不可持续的特征。这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首先,农村地区普惠金融产品种类少,相关产品开发较少,不能适应广大农民的多样化需求。其次,农村地区基础设施不完善,尤其是一些发展比较落后的地区,金融机构很少,金融市场非常不健全,难以顺利开展普惠金融业务。最后,由于农村地区的普惠金融业务普遍具有规模小、交易金额少的特点,金融机构开展普惠金融业务的交易费用和相应的经营成本较高,但收益却没有得到相应的提升,财务上容易出现不可持续性。
(二)不确定性风险较大
在农村地区发展普惠金融面临的风险主要有两个:一是农民主观违约的道德风险;二是预期收益不确定的风险。由于农村地区的法律约束以及信用惩戒机制不健全,再加上农民的法律意识薄弱,导致农村客户主观违约的道德风险较大。同时,农业生产的收益很容易受到自然气候变化和农产品市场价格变化的影响,而农村信贷常常没有担保抵押品,这就使得金融机构开展普惠金融业务的风险较大。而且由于农村信贷的资产组合比较单一,不同资产的正相关性比较大,难以通过构建信贷资产组合来降低非系统性风险。这些都将急剧增大农村普惠金融预期收益的不确定性风险。
(三)互联网金融和金融科技带来的难题
尽管互联网金融和金融科技的出现和发展大大推进了农村地区发展普惠金融的进程,依靠大数据、云计算等互联网技术,大大降低了交易和经营成本,更便利地惠及到更多的群体。但是,这也同样提出了一些新的挑战。一个是对于互联网金融的外部监管不完善,相较于传统的金融机构风险较大;另一个是对于技术更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虽然我国在这方面处于全球的领先地位,但随着互联网行业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竞争格局基本趋于稳定,技术上的突破和创新就成为推动其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手段。
四、政策建议
(一)充分发挥处于金融核心地位的银行的作用
商业银行作为传统的金融主体,在金融市场中处于重要的核心地位,是最主要的农村普惠金融供应主体之一,应当成为发展普惠金融的主力军。具体来讲,商业银行要不断增加普惠金融网点的投入、优化农村地区商业银行的网点分布、拓展普惠金融便民服务点,实现农村基础金融服务的全覆盖。另外,商业银行也要加大互联网金融的布局,利用互联网的优势,降低相应的交易费用和经营成本,注重市场培育,而非过度关注业务效益,注重激励互联网金融业务,制订具体的激励政策和措施,不断开发出具有特色的普惠金融产品,满足广大农民的多样化需求。
(二)加强风险管控
利用大数据进行风险管控,在为广大农户提供金融服务时积累相应的数据,同时不同的平台之间要进行数据的互联互通,加强信息共享,加快征信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在此基础上分析加工数据,对不同个体实行不同的风险定价,促使收益与风险相匹配,降低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另外,还要完善监管体系,严惩恶意债务违约行为。明确规定从事普惠金融业务的金融机构的资本金、内部风险管控、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等问题,确保这些金融机构能够正常健康运行。开展农村地区的普法意识教育,树立人人诚信的思想观念,改善农村地区金融生态环境,降低开展普惠金融的运作成本和面临的风险。
(三)引导互联网金融和金融科技为普惠金融发挥积极作用
在利用互联网金融的便利为普惠金融服务的的同时,也要注重互联网金融的风险防范。一方面,互联网金融的门槛相对应与传统的金融机构较低,监管部门的监管比较松散,这就导致互联网金融企业发生危机的可能性较大,进而不利于普惠金融的发展。为此,要加强外部监督管理,出台有针对性的监管指标和原则,既要发挥互联网金融的便捷、高效的优势,又要提防相关企业风险过大。同时,也要强调金融科技助推普惠金融的作用,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吸引相关专业人才,针对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领域,实现更大的突破,为普惠金融的推进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持,使人人都能享受到高效、便捷的普惠金融服务。
参考文献:
[1] 李建军.普惠金融:商业可持续性是关键[J].金融市场研究,2014(5)
[2] 张细松,张玉,王芳.新常态下商业银行发展农村普惠金融研究[J].金融理论探索,2017(5)
[3] 丁杰.互联网金融与普惠金融的理论及现实悖论[J].财经科学,2015(6)
[4] 邱兆祥,向晓建.金融科技助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思考[N].金融时报,2017/10/3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