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近年来,国学思想与哲学已经走进金融企业,国学融合金融企业管理,不仅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中国哲学智慧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走向与其他学科交叉的需要。将国学中蕴含的哲学智慧与现代金融管理相结合,已成为金融管理人员的强烈呼声。"仁义礼智信"为儒家"五常",孔子提出"仁、义、礼",孟子延伸为"仁、义、礼、智",董仲舒扩充为"仁、义、礼、智、信"。这"五常"贯穿于中华伦理的发展中,成为中国价值体系中的最核心因素。
一、坚持“博学、善思、笃行”,提升个人综合素质
金融管理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系统工程,作为管理人员肩负企业健康发展重任,需要知识、能力的支撑。必须坚持“博学、善思、笃行”,持续提升个人领导能力,做到个人能力、素质与岗位匹配。
(一)博学。就是要广泛涉猎,善学、勤学、终身学习,要在熟练掌握本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广泛涉猎其他领域和学科的知识,不断更新知识内容,扩大知识半径,丰富知识结构。学习涉面越广,圈子就越大,视野就越开阔,推动工作的思路方法就越多、越有效。一是加强理论和业务学习,尽快适应形势发展需要和岗位要求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认真参加各项业务和知识培训,并在工作中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理论指导实践,更好地推动工作的开展。二是加强领导力学习,尽快提高自己的决策与管理能力,科学引领发展。将日常学习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根据实际工作需要,通过学习阅读,及时掌握国内外经济金融动态、上级行指示精神、监管部门要求和最新业务知识等,以开拓视野,增强工作的前瞻性,提升从实际出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坚持将在实践中获得的经验、体会与理论对照,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开展工作。三是要学传统的国学知识。国学是智慧之大集成,要将国学经典智慧转化为符合自身实际的管理方法。
(二)善思。就是要对问题从现象到本质、从局部到全局、从个性到共性、从静态到动态进行思考,通过分析、比对、归结得出正确的工作思路,研究新问题,提出新思路,拿出新办 法,推进新措施。这其中要着重培养三种创新思维。一是发散思维。思考不拘泥于一点或一条线索,不受已经确定的方式、方法、规则和范围等的约束,尽可能向多方向扩展,大胆地敞开思路,考虑的可能性越多,也就越容易找到新的办法。二是系统性思维。要树立系统、整体的理念,做到360度全方位思考。三是逆向思维。不盲从书本,不以自我为中心,兼听则明,要善于接受新事物。
(三)笃行。就是要学以致用,在实践中运用并验证所学的知识,做到“知行合一”。任务目标能否完成,落实是关键。落实能力就是执行能力,就是一个人管理水平的集中体现。要做到“笃行”:一是“不拖",就是雷厉风行、果断出手,“说了算、定了干”,不把“正在处理问题”放在嘴边,不把新问题拖成“历史问题",不把简单问题拖成复杂问题。二是“不等”,就是超前行动、先行一步。机遇稍从即失,“等待观望必将无望”。只有一 步先行,才能步步主动;只有超前行动,才不致进退维谷。三是“不靠”,就是克服依赖, 勇于承担,自觉历练,独立攻坚。“抓要事、攻难事、成大事”。一味寻求“支援”和“赞助”,置于他人的帮衬之下,斗志会一天天消磨,能力会一天天丧失,只有“笃行”,才能练就真正过硬的工作本领,履行好岗位职责,不断地成熟进步。
二、坚持“无为、明道、优术”, 强化企业管理水平
(一) 无为。即为“为而不为”,任何一个管理者,在现代企业中,随时都会遇到两类事情:一类是事关全局的大事,另一类是无关紧要的小事。法国社会学家帕斯卡指出:“人类对于琐碎事物的敏感和对于最主要的事物的麻木,标志着一种不可思议的错误。”然而在现代企业管理中,这种“不可思议的错误”是屡见不鲜的。随着企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和部门层次的增多,即使是精明能干、智慧超群的领导者,也无法事事躬亲、样样有为。所以,一个高层次的企业领导者应不拘泥于小事,善于在小事上“无为”,而在大事上“有为”。 道家所主张的“君无为而臣有为”的管理思想,同现代管理学家所提倡的分级管理理论在本质上是相同的。美国管理学家怀尔德在《管理大师如是说》一书中提出“分级管理”的原则。日本土光敏夫在《经营管理之道》一书中也主张“分级管理”,指出:“一般说来,首脑提出的‘目的’,各级主要负责人将它变成‘目标’(达到目的的战略),中层管理者将它转为方针(达到目的的方法),一般工作人员将它转为工作步骤。”在这里,现代管理学家要求企业领导在实践中善于识别、选择人才,一旦选定录用,就要充分予以信任,通过授权和分权,实行分级管理,逐级监督,各司其责。只有分级管理,才能使管理者摆脱烦琐事务,集中精力抓全局性的“大事”。从这一意义上说,现代“分级管理”理论,是对道家的“君无为而臣有为”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二)明道。“自然”是“道”的本体,也是“道”的本性。故由“道”派生出来的天地万物也是“自然而然”,而非人为如此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即宇宙万物都是以“自然”为其本性的。把这种“道法自然”的思想,运用于治理国家和企业管理上,要求管理者“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用老子的话即是“治大国若烹小鲜。”中国古代道家所主张的“顺其自然”的无为管理模式,同管理科学提出的“自动化管理”思想有许多相似之处。在企业管理中,需要“顺其自然的智慧”。有一位建筑设计师,当他设计的楼群建成后,楼与楼之间以及楼群之间尚未铺设道路。一位工人问他:“道路如何铺设呢?”他回答说:“将群楼之间的空地先种上草坪。”建筑工人照此办理。过了一段时间,住户根据需要便自然而然的走出了各种通道。这时,设计师便叫工人按照自然形成的道路加以铺设,既方便住户,又节约用地。这是一种“顺其自然”的“自动化管理”。在企业管理中,有些事情也要顺其自然而成,切不可人为的勉强地去做。违背自然法则,没有不失败的。这样的惨痛教训在企业中是屡见不鲜的。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