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农村人口整体素质的提升,尤其是2020年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让传统金融的“面对面”服务遭受巨大冲击,加之当前“后疫情”时代疫情的不断反复,常态化,包括金融业在内的服务行业面临。以微信、支付宝等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异军突起,不断侵蚀传统金融行业的主阵地。信息科技的发展,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数字化程度加深,金融风险的防控离不开信息科技的有效支撑。传统金融行业,尤其是以农村金融市场为主的农商银行如何破解科技短板,实现新时期的高质量发展成为亟待研究的课题。现以农商银行为例,探究数字科技对于传统金融行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赋能作用。
一、信息科技发展现状
新技术的快速发展无疑引领了新一轮科技浪潮翻涌而起,金融与科技的融合在全球都呈现出快速迭代、螺旋上升的变革趋势。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液,也是一个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随着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金融数字科技已成为推动中国金融行业发展的重要力量。经搜集查询数据,就2019年而言,产业营收规模就达到了1.44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48.1%。同时,中国金融科技融资数量达285笔,占全球总金额的24.4%;金融科技融资额达到656亿元,占全球总量的25%。金融科技加速推动传统金融的变革,进一步拓展了金融服务边界。比如区块链技术在支付清算领域的较大发展,数字货币稳步推进,中国消费金融发展空间广阔,2019年市场规模超过10万亿元人民币。
在金融科技的影响下,我国银行业正在进入一个数字化、智能化、开放性的时代,各类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及城商行都将金融科技纳入核心战略,持续加大对金融科技的布局力度,旨在借助科技手段,增强获客能力,降低运营成本,提升风控水平,通过加快科技化转型提高核心竞争能力。而农商银行在发展金融科技、推进数字化转型方面还面临诸多制约和挑战。一方面是受观念束缚,认为金融科技赋能是大银行的事,农商银行顾好三农客户田间地头的基础资金需求即可;另一方面是客户上的制约,由于历史发展沿革,农商银行的客户群体大多在县域及其下辖乡镇,文化程度不高且老年客户占有客观比例,“触网”能力先天不足;同时,由于技术局限,科技建设滞后,开发迭代缓慢,数据来源渠道狭窄、数据质量不高,支撑能力不足,科技风险隐患突出。另外,受品牌形象及工作环境影响,对高端技术人才吸引力匮乏也成为农商银行发展的“掣肘”。
二、对信息科技的迫切需求
信息技术的每一次产品、渠道、服务方式乃至商业模式的创新变革,都释放出显著的推动力和鲜明的活力,为金融业高质量发展带来崭新又巨大的机遇与挑战。银行与军事领域一样,总是处于时代的风口浪尖,对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最为敏感,“金融+场景”、“银行+数字”、“线上+线下”等服务模式,已经日益成为我国银行业发展的全新模式,农商银行也不例外。农村经济环境和乡村百姓生活方式都在日新月异,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农商银行惟有与时俱进,积极发展金融科技,主动拥抱大数据,不断加快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的转型步伐,才能直面挑战,勇立风口,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在新时代“双循环、新格局”大背景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解决资金问题尤为重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资金投入、要素配置、公共服务、干部配备等方面采取有力举措,加快补齐农业农村发展短板。要实现这一要求,金融创新应发挥重要作用。作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和联系农民的重要金融纽带,农商银行与乡村振兴战略有着天然的紧密联系,充分发挥中小银行的地缘、人缘优势,创新服务模式,优化服务渠道,借着金融数字科技飞速发展的东风有效化解农村市场主体融资难问题,突破“小法人”地位桎梏,因地制宜打造有自身特点的大数据产品,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服务乡村振兴注入科技金融强大力量。
三、农商银行数字化转型面临困难
当前,科技金融创新面临三大难点,一是提供科创服务的科技企业在创新过程中面临着不同程度的市场垄断,科技成果运用打破垄断局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二是金融支持创新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如何真正解决中小企业迅速成长所需的资金问题是世界各国都在努力探索和化解的,不可一蹴而就。三是我国亟须建立一个专业的知识产权市场,研究制定符合中国特色的包括科技知识产权在内的政策,探索符合各地知识产权市场发展的服务创新。
相对应的,农商银行数字化转型中也面临着三大挑战,一是人才匮乏,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技术人才的缺失,据报告数据显示,目前国内有92%的金融科技企业都实质面临科技人才缺失的问题,农商银行内部科技人才更是少之又少;另一个层面是由于培养难度大,培养周期长等问题,导致“农”字当头、庄稼地里起家的农商银行非常缺少“足够了解农商银行业务,能够将业务与技术相结合”的复合型金融科技人才。二是组织架构,农商银行从农信社改制演变而来,是否褪去不符合时代需求的落后组织框架,跟上日新月异的公司治理架构设计步伐,是否能够及时调整架构转型以适应快速、灵活、敏捷的实施,都是不容忽视的问题。三是组织模式,在未来市场中,农商银行需要清楚认识到科技和业务之间的关系,思考如何能够打破前、中、后台的传统模式,着力于建设起一个部门业务与科技之间的组合式的、可落地的敏捷组织。
四、对数字金融的有效运用
(一)抢抓机遇,实现转型升级
近年来,各地农商银行要抢抓改革机遇,主动作为,立足本土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服务地方社会经济的同时,一手抓改革发展,一手抓社会责任,发挥“三农”金融服务主力军作用,聚焦乡村振兴重点领域,持续完善体制机制,创新产品服务,与政府系相关部门进行数字资源对接共享,通过大数据把金融资源精准配置到农业农村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满足乡村振兴多样化、多层次的金融需求,有力推动地方经济与自身发展的良性互动。
(二)顺势而为,抢抓政策机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提出,创新科技金融产品、畅通科技企业融资渠道、鼓励股权创业投资发展,多措并举提升金融对科技企业支持力度。农商银行要敏锐捕捉到发展科技金融这一良好机遇,以绿色金融、科技金融、普惠金融为内核,倾力打造智慧金融项目,让城乡居民畅享便捷高效科技金融服务,共建智慧金融、共享数字未来。
(三)运用科技,拓宽服务渠道
农商银行运用数字科技发展信贷业务,能进一步创新服务模式,缓解融资难题,有效解决“三农”缺乏抵押物问题,丰富金融服务种类,提升基础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和均等化水平,加快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进一步扩大“三农”金融服务覆盖面,让农商银行更好担负起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作用。同时,优化营商环境、发展便民支付等方面农商银行也大有可为,应广泛建设助农服务点或服务站,推广扫码支付收单业务,充分发挥“普惠通”APP、普惠金融服务站便民惠民作用,丰富农户支付途径,构建农村互联网金融“生态圈”。尤其是加快金融与民生系统互通,推动建立更加人性化、有温度的无障碍公共服务体系,增强农村居民就近办、线上办服务能力,推动社保、医疗、交通、缴费等农村公共服务便利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