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商业银行的本质是经营“风险”的特殊企业,既要承受因决策失误以及受外在宏观经济影响而造成的信用风险、效益风险、流动性风险等经营性风险,又要随时应对处理突发事件、消防隐患等日常性管理风险。本文基于“互联网+”思维,主要探讨如何应用信息科技创新安保工作模式,以提高银行规避日常性管理风险的能力。
关键字:互联网+;银行安保;设想
1. 商业银行安保工作主要内容
根据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等监管部门有关文件的要求,结合各大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关于安保工作具体规定,综合而言,商业银行安保工作主要包括但不局限于以下内容。
u检查监控系统的能否有效运作。具体工作包括:检查和维修监控设备;查看监控视频影像是否清晰、完整。
u检查报警系统可否正常运行。具体工作包括:检查电源是否通畅、备用电源是否启动正常;检查报警装置和系统工作状态是否良好;检查操作人员是否认真履行夜间设防、撤防等职责;检查报警通讯线路是否良好。
u检查消防和防卫器材是否到位。具体包括:检查消防栓、水带、水枪能否使用,布置是否合理;检查器材可否正常使用,是否在有效期内;检查器材是否按期保养、维护。
u检查营业场所安全设施、值班情况。具体包括:检查各项由安全保卫交接登记情况;检查各岗位人员是否认真履职情况; 检查营业场所防盗、防抢是否坚固;检查保险柜门锁是否正常、使用是否按规定操作;检查员工进出营业间联动门是否按规定操作,随开随关。
u 银行职员安保知识培训。具体包括:编制防暴、防盗及消防预案,组织员工进行演练;传授报警设施、消防器材、防身器材等安保设施的使用方法;定期组织员工学习安保只是和文件。
2. 商业银行安保工作现状分析
近年来,为应对各类安保案件的高发态势,在各级监管部门、银行业自律协会以及银行业同仁的共同努力下,商业银行安保水平显著提高。一是普遍建立较为完善的工作制度。提高了监督管理的实效性,安防基础切实得到巩固;二是工作机制得到进一步健全。通过构建安保工作平台,安保案件处理和流转程序更加顺畅;三是有效整合了各方资源。银行业普遍与综治办、金融办、维稳办等部门合作,形成强大合力,充分发挥各部门在治理安保事件的积极作用。
综合来看,银行业在安保工作所花费的精力、金钱不可谓不巨,但大都着眼于宏观上的谋篇布局,属于“上层建筑”的内容,作为安防工作的基础——人防、物防等的管理并未得到有效加强,依旧存在众多问题。一是员工安保意识淡漠。商业银行是典型“唯利是图”的盈利性企业,员工普遍面对巨大的考核压力,有限精力和时间让他们更加关注是绩效指标能否按时完成,对于安全保卫工作非常不上心;二是例行检查成为花样文章。因缺少严格的监督机制,缺乏可靠有据的考评指标,安保检查工作大多存在走过场、做做样子等情况;三是安防设施管理不到位。银行内部虽分布有大量的消防器材、安防器材,但大多因疏于管理,或是损坏、或是堵塞,在关键时刻完全不能排上用场。四是应对突发事件,处理不及时。因在处理突发事件过程中,需要调集和汇合各方资源,而又缺乏一个整合的、统一的指挥系统,往往导致在时效上表现救援滞后,导致人民的生命、财产受到长时间的威胁。
3. “互联网+”时代安保大平台构建设想
互联网时代已经到来,并在各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改善公共民众生活,提高社会安全水平做出了不可否认的贡献。鄙人经过粗略设想,可否依托各城市逐渐推广的智慧城市大平台,将行内资源有效整合,同时与外部系统无缝衔接,构建一总行为本、省分行为纲、市分行为要、各级支行为基的多级指挥、资源共享的安保工作大平台,以对传统线下工作方式进行塑造,实现大集中、大调配的银行业“互联网+”的安保模式。
u 智慧安保运营中心:成立专门运营中心,由专人负责日常运营管理,实时对下辖网点进行监控管理。该平台可随时查看各支行安保工作情况,人员管理情况、安保器材情况,实现集中式、智能化监控。
u 人员登记管理系统:所有安保专业人员、职员信息、第三方合作人员信息全部收集纳入系统管理,尤其是对安保巡检人员日常工作进行跟踪式监控,对其工作过程、工作成效进行可控化管理,防止敷衍塞责。
u安保器材管理系统:集中对报警装置、监控装置、消防器材运转状态进行不间断监控,如若发现问题,及时智能化提醒,以第一时间处理。同时设置硬件设备的维护要点和时点要求, 记录保养记录,以备不时之需。
u 突发事件处理系统:一旦某网点发现险情,可根据险情类别,迅速查看内部和周边情况,调集各方资源,形成救援预案,确保各类突发事件处理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u 联防联控系统:该子系统可与公安、市政、消防、综治等部门智能系统进行无缝衔接,以汇集各方资源,充分发挥合力作用。
智慧安保平台的高效、有序运作,需依托大数据、云技术等信息技术的支撑,有赖于互联网、通讯网、物联网等通讯媒介的良好运用,同时涉及与其他系统接口互通、信息安全等各方面问题,层次复杂、数据庞大,此仅为构想,不登大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