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利率市场化的不断深入,银行业竞争日趋白热化,“揽储大战”几近肉搏。不少农商行常常使出“存款利率一浮到顶”的营销策略, 只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虽然说,“利率一浮到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商银行资金组织方面的压力,但这样做却实属无奈。长期来看,农商行较其他国有大银行对存贷利差依赖性更强,随着利率上浮,农商行资金组织成本增加,使得存贷利差进一步收窄,盈利能力下降。为了巩固改革发展成果,农商行必须尽快找到破解“一浮到顶”的方法,走出一条新的发展之路。
明确市场定位,发挥自身优势。
作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农商银行应该继续坚持“面向‘三农’、面向社区、面向中小企业、面向县域经济”的市场定位,抓住农村经济持续发展、企业融资需求不断增加、个人消费市场迅速扩大的有利时机,着力进行市场深耕,挖掘农村金融市场的潜力。一是充分发挥农商银行作为支农惠农性金融机构的政策优势。积极争取地方财政等部门在农商行开户,做好涉农资金的发放,增加存款来源。二是充分发挥农商行作为地方性金融机构的人缘地缘优势。在全员树立“寸土必争”的思想,关注地区发展形势,紧盯重点工程和招商引资项目,主动洽谈对接,争取项目资金落户农商行。同时,积极整合人脉资源,分析客户需求,积极挖掘农村市场,开展精准营销。三是充分发挥农商行点多面广的平台优势。开展社区银行建设,实现日常金融服务村村覆盖。对辖内农民、商户、企业的营销实施网格化和差异化管理,提升业务发展水平和营销效率。
创新金融业务,优化收入结构。
长期以来,农商行业务种类较少,盈利渠道单一,利息收入占比居高不下。随着农村地区农村资金互助社、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和村镇银行等金融与非金融机构的不断发展,农商行在农村地区“一家独大”的局面不复存在。为有效应对这一变化,农商银行必须从创新金融业务入手,不断丰富金融业务和产品,逐渐形成更加多元的盈利模式。推进大额存单、同业存单、理财产品、金融债券等的发展,逐步改善农商行资金组织的被动局面。探索与资金管理、基金、保险等公司的合作,大力发展银行卡、代收代付、基金托管、金融衍生、资产管理等成本低、收益高、风险较小的中间业务。增强经营能力,优化农商行收入结构,寻求资本节约型的综合经营之路。
提升服务质量,加强品牌建设。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银行业竞争已经不再是单一的资本竞争,金融消费者开始更加注重服务质量和客户体验。农商行要抓住发展的有力时机,关注服务质量,加强品牌建设,以此增加客户粘性。一是要加快网点转型升级,全面提升服务能力。积极做好营业网点硬件设施的改造升级,合理布局,实行分区管理。加大网上银行体验机等电子机具的布放力度,使农商行由传统的存贷汇结算网点向“综合服务营销+客户体验”的智能网点转变。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加强网点工作人员的业务和服务培训,不断提升业务处理效率和服务水平,提升农商行发展软实力。二是延伸服务链条,畅通农村支付结算渠道。着眼普惠金融,从创新服务理念为突破口,在农村增设农民自助取款服务点,最大限度为广大农户提供高效便捷、成本低廉的金融服务。积极推进网上银行、手机银行业务的发展,帮助农户实现账户管理、转账汇款和代收代付“足不出户”,小额取款“足不出村”,真正想在顾客前面,做到顾客心里。三是认真做好农商行品牌建设。与新兴媒体联动,积极拓宽宣传渠道,多角度、全方位宣传农商行转型发展进程和惠民利民的举措,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探索建立“农商行+”金融服务体系,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推动金融知识下乡,让社会各界愿意关注农商行、逐渐了解农商行、真正信赖农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