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克隆卡”风险防范对策:
尽快规范收单市场可以减少伪卡危害,可以采取以下这些防范手段:
1、通过欺诈侦测系统实施交易控管并及时与真实持卡人核实交易;
2、设置异常交易限制,将伪卡交易风险控制在一定幅度内;
3、对在高风险地区和高风险商户发生过交易、存在信息泄露风险的卡片进行及时换卡,有效防范风险。
二、网银诈骗案件风险防范对策:
1、适时宣传。加强社会公众防范诈骗风险宣传和教育已成当务之急。可采取由人民银行组织,协调各金融监管部门,动员银行业、证券期货业和保险业金融机构共同参与形式开展一次全国性、大规模的社会公众诈骗风险防范意识教育活动,提示网银用户要仔细甄别不明来历的短信,告知客户银行所有相关的业务信息只会通过官方短信平台,以及官方网站发布,建议客户不要轻易使用搜索到的银行网站,要直接在地址栏中手工输入银行的官网地址等。
2、及时警示。当发现出现网银外部诈骗案件时,应通过媒体平台、手机短信等形式及时对社会公众予以提示,防止犯罪行为的蔓延。对于社会公众因一时不慎而上当受骗的,无论损失金额大小,提示社会公众都要尽快报案,以防犯罪分子再次作案。针对目前网银外部欺诈案件频发的情况,金融机构应本着对客户负责的原则,进一步完善网络犯罪风险防范和应对措施。
3、梳理制度,查找漏洞。金融机构应立即研究网银外部欺诈作案手法和特点,对网银业务规章制度进行逐条梳理,查找风险隐患,切实保障网上银行业务安全。
4、开展教育,提示风险。金融机构应加强客户日常风险教育,平时利用窗口柜台,通过张贴、摆放风险警示,发放防范诈骗宣传材料、显示屏滚动播放诈骗提醒信息等方式做好客户“进门”后安全教育工作。在日常办理业务时主动对客户做好风险提示,还可以通过自有短信平台或当地主要媒体,提醒广大客户和社会公众提高安全意识,保护自身网银安全。
5、借助技术,防范案件。网上银行交易应采取手机交易码认证措施,以进一步保障交易和资金安全。个人客户通过网银向他人转账或网上支付时,金融机构应随机生成交易确认码发到客户在金融机构注册的手机,客户需输入手机交易码后方可进行交易,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防止犯罪分子盗取客户资金。
6、应急止付,减少损失。为最大限度减少客户损失,金融机构应建立网上银行可疑及涉案客户快速应急处置机制,在核实报案客户真实身份的基础上,对涉案转入账户实施快速查询、即时冻结(临时挂失),以有效地打击犯罪分子,最大限度地维护客户及金融机构的利益。
7、要实行部门联动,构建打击网络犯罪长效机制和快速反应机制。
构建打击网络犯罪长效机制。诸如网银外部欺诈等网络犯罪具有危害大、蔓延快、隐蔽性强、调查取证难的特点,增加了打击的难度,仅靠一两次集中行动使很难根除此类顽疾,打击网络犯罪已成为一项长期性、艰巨性任务。因此,必须构建部门联动、标本兼治的综合治理长效机制,对网络犯罪的打击常抓不懈、常打不怠。
构建打击网络犯罪快速反应机制。当前,网络犯罪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一个“快”字,以网银外部欺诈犯罪为例,从盗取客户银行卡号、交易密码及动态口令,盗划受害人账户资金只需要短短的几十秒,因此,在人民银行、金融监管部门、金融机构、公安部门间构建打击网络犯罪快速反应机制尤为必要。具体而言,就是在发现案件或出现问题时,发现部门应迅速通报,相关部门应紧急磋商、通力配合,启动各自应急预案,快速出击、果断打击,要通过打击网络犯罪快速反应机制,充分发挥各自部门优势,提升网络犯罪打击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