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之间,我们突然变为了富翁,或者既是富翁也是负翁,或者或者真正的负翁。房价的飞涨引发的贫富差距达到了历史的极限,过去我们绝大部分的人靠劳动所得维持生计和获得小部分资产,现在工资性收入已不再是主流了,对绝大多数人来说靠工资很难让我们体面的生活了。许多偶然因素(比如拆迁、炒房地产、放高低贷)成为改变我们命运的主要因素。房地产的非理性造就了这些偶然成为必然。
中国房价洪水般的猛涨和需求的井喷是密切相关的。从房改到房屋完全商品中国也就仅仅花费十几年的时间,在中国经济大发展、农民工大量涌入城市、人口大国、城乡差别大资源集中等的大背景下,产生的刚需和投资需求是非常巨大的。因此中国的城市房产想不涨都是很难的事,最近国家密集大手笔的调控失效就是很好的证明。不是每个新娘都需要很大的房子,但是每个新娘都需要有个容身的地方。
中国保障措施没有配套促进了房价过快非理性的上涨。刚需和商品的需求交织在一起就让这个市场的炒作、暴涨一直持续着。住房和“衣食住行”中的其他三个一样,都是百姓过日子的基本需求,国家只有满足了大家的基本需求再放开更高的需求作为商品才能使这个市场良性发展。比如我们的粮食,一个是土地掌握在大部分人手中,大部分人的吃粮不成问题;同时国家投巨资建立了储备粮制度,所以粮食价格放开后市场很是平稳。再如我们前段时间普尔茶的炒作,价格涨的速度应该比房价猛多了,为何没有持续多久就销声匿迹了,这是因为我们喝茶不存在刚需,所以完全的市场炒作就失去了支撑。
中国房地产虽然问题很多,但是还是为中国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这些房奴为中国的快速发展和强大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就像改革初期那样农民为中国的改革开放贡献了许多一样,成为了中国财政的有力支撑。现在到了政府反馈这些做出贡献的人的时候了,开始大规模的建设保障性住房,使那些没有成为房奴的人看到了希望,也为中国房地产走向良性发展打开了一扇门。
中国从只有商品房到有保障房不只是社会保障的问题,而是市场良性发展的开端。保障房的建设除了保障功能外,还有净化市场的作用,刚需从此不用再和炒房者一起去抬房价了。纵观我国房地产价格,为何会有一线、二线、三线等城市的房价有这么大的差距,就是因为前面这些城市的刚需多、基数大。一线城市的刚需是全国,二线的刚需至少是全省,等等一个金字塔型。中国的房价能否趋于理性,很大程度取决于政府能否提供足够多合适的保障性住房。就像某地大灾之后,物价能否平稳,就看救灾供应是否及时有效。
中国房地产市场真正商品化后,价格的走势如何,还要看政府解决刚需的程度。力度越大房价下跌的趋势就越大,都满足了房价肯定暴跌,点到为止则继续上扬。如何找到平衡点,单纯以收入来定是比较难的,需要政府的不断探索和观察,试探着来满足刚需,当某地房价开始下跌了,可能就会控制保障性住房的供应量,来平稳房价,房价稳定是政府现在最大的目标。当然政府的控制只能短时间起到较好的作用,这种平衡最终还是要靠市场来调节。
中国刚需的分布、结构和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区位优势、产业发展、城市影响力、就业机会、常住人口的变化等都是影响当地刚需的重要因素。刚需的产生大部分为农民工进城、新参加工作的学生等,也就是一些工作不稳定或新参加工作的人群。这部分人的就业流动性较大,就业需求、个人发展空间、薪酬水平、居住质量等是其由流动变为固定的重要因素。因此一个地方的产业发展程度和水平、教育医疗等社会资源、交通位置和居住环境等等这些因素影响着刚需的多少,也就决定了房价的支撑面有多广。如果一个地方缺少刚需的持续有效的支撑,房价就要可能从这些地方开始降了。
中国保障性住房建设是分任务的指标式的,注定有的地方太多有的地方太少,这也影响了房价走势。许多地方政府不愿意大力的建设保障性住房,或者在许多偏远、不适合居住地方建,从表面看是财力不支,实际可能就是不想形成对当地房地产太大的压力。从政府大手笔的楼堂馆所建设、圈地造城等情况看,财力不支说是不成立的。棚户区、旧城改造应该是利国利民的好事,投入也少,对城市的形象也是大有提升力,为什么鲜有亮点,恐怕也是要保持刚需的数量吧。
总之,房价的快速上涨,在近期支撑了国家经济的强劲增长,带动了相关行业的快速发展,特别为中国的制造业立下汗马功劳。而这一切也是像七、八十年代的农民一样辛勤劳动的刚需们买的单,他们勤劳、节俭支撑了这一切。现在到了回报他们的时候了,政府开始重视这个问题,开始建设保障性住房,采取许多政策调控房价。正如去年国家的房改政策中不提调控房价,政府正通过解决刚需者的供应,让市场自然回归正常。所以我们必须密切关注当地住房刚需市场的变化,其将是当地房价走势的决定性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