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业是一种风险密集型性行业,风险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存、贷,中间业务等一切活动实质上是一种信用在一定时期内的预期。不良贷款就是预期没能实现的一种表现,而不良贷款的贷后管理又是银行资产的主要组成部分。树立审慎经营、风险管理理念,及时发现、管理、监控、保全、盘活不良贷款,提高信贷资产质量,优化信贷资产结构显得尤其重要,笔者以湖北兴山农村合作银行为例浅析不良贷款管理、化解的有效途径。
一、今昔对比,向历史要教训
省联社以前,受经营管理体制、农村产业结构和自然灾害等因素影响,造成农信社发放的贷款有许多已形成了不良,截止到2012年8月30日,兴山农合行还有表内外不良贷款6195笔,金额2775万元,其中2004年底以前发放的不良贷款尚有5614笔,金额2152万元,占表内外不良贷款总额的77.5%,2004年以后形成的571笔,金额623万元,占表内外不良贷款总额的22.5%。表外不良贷款1720万元,2004年以前为4956笔,金额1627万元,占比95%,2004年以后84笔,93万元,仅占比5%。通过上述数字看到了历史带给我们的沉重教训,付出了沉痛的代价,这些年来,农信社体制改革过程中加大不良贷款清清收盘活,不良贷款逐年减少,资产质量得到了进一步优化。2004年前的不良贷款多是因为多种历史原因造成,兴山农合行正在通过各种清收措施以及同政府部门协商逐年化解,自省联社成立后,加大了贷款管理力度,但仍然有不良贷款形成,对形成的不良进行分析,旨在进一步加强不良贷款的管理,有效保全农合行资产。
二、把脉问诊,向现状要成因
只有分析清楚不良贷款的形成原因,才能有的放矢,在贷后管理上打中“七寸”。就目前情形而言,形成不良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客观原因形成的风险。 借款人道德因素。贷款本身从借款人方面就潜在着“信用风险”,而一个人诚信度的高低与其道德修养是密切相关的,而道德标准是一个无形的东西不能对其准确的实行量化,所以信贷员要准确的把握成千上万农户的诚信度就是一项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的工作;抗风险能力因素。贷款的用途主要是用于种植、养殖业的投入以及消费性贷款,而种养业又是弱质产业,农民又是弱势群体,农业受自然和市场的影响较大,存在着较大的自然及市场风险。一旦出现自然灾害导致农业减产、农产品销售受阻,将直接导致农民减产、减收,还贷能力减弱。这些风险都具有不确定性的特点,一旦出现,农户贷款就难以清收或难以到期归还,这就将导致农业的自然及市场风险将直接转化为贷款风险。
1/4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广告服务 | 关于我们 | 服务内容 | 联系我们 | 加盟合作 | 免责条款 | 招贤纳士
Copyright © 2002-2011, tbank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单位:中联银信(北京)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站法律顾问:北京贝邦律师事务所 姜波
MailTo:tbankw@163.com
版权所有:银行界 京ICP备10000166号
京公网安备1101140009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