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罗斯福连任三届后,曾有记者问他有何感想,总统一言不发,只是拿出一块三明治面包让记者吃,这位记者不明白总统的用意,又不便问,只好吃了。接着总统拿出第二块,记者还是勉强吃了。紧接着总统拿出第三块,记者为了不撑破肚皮,赶紧婉言谢绝。这时罗斯福总统微微一笑:“现在你知道我连任三届总统的滋味了吧!”
在这个故事中揭示了一个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常见的现象、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原理——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消费某种物品时增加最后一单位消费所增加的满足程度。那么,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意思就很明白了:消费者消费某物品时消费后一单位所增加的满足程度是小于其消费前一单位所增加的满足程度的。这一结论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确实是成立的,或者说当消费的对象是实物时成立。但是用在建设银行的电子产品上是否还成立呢?我想答案或许就不是那么回事了,甚至结论还恰恰相反。
在建设银行网站上看到一组让人咋舌的数据:截至到2011年3月底,上海市分行全行个人网上银行新增12万多户,存量个人网上银行客户已突破200万户大关,达到229万户。其中,高级客户119万户,普通客户110万户,双双突破百万户。电子渠道办理的业务量也已超过传统柜面交易量,电子银行交易量与全行柜面交易量之比从43%飞跃提升到245%,在不到4年的时间内提高了5倍以上。其中,今年前三个月的基金业务交易量比更是达到了144%,较2010年快速增长了44个百分点;电子银行业务处理能力已是上海300余家物理网点的2.5倍之多。
上海市分行的电子交易量比如此之高,只能让很多省级分行望洋兴叹。不可否认的是,作为一个国际化的现代大都市,有其有利的外部环境,但是更重要还在于上海市分行对于电子银行的着力推广。
就上海市分行的数据而言,如果按边际效用递减之规律,这样的情况绝不可能出现,但是如今事实却实实在在的摆在了我们的眼前。那说明一个问题呢?那只能说明就建设银行的电子银行而言,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不成立的,甚至是悖论。在笔者看来,这样的数据恰恰说明建设银行的电子银行是边际效用递增的,用的越多,得到的实惠越多,不仅节省了时间,还节省了费用,并且方便、快捷、安全、不受时空的限制,才至于吸引如此多的客户使用建设银行的电子银行。就此而言,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建设银行电子银行渠道是完全不成立的。
作为建设银行中的一员,经常能收到省行总台发来的信息,最近收到比较多的有一个内容:电子银行(指网上银行和手机银行)开通当日交易量不能超过两笔,超过两笔的计入虚增交易,应做好开通电子银行客户的回访工作,鼓励其经常使用我行电子银行渠道。其实这条信息中包含了一个前提,同时也隐含着一个障碍。前提是电子银行渠道绝不是边际效用递减的,恰恰相反,还应该是边际效用递增的,如此,才能吸引如此多的客户长期使用我行的电子银行。障碍在哪里?在笔者看来,障碍在于‘习惯’二字。其实,建设银行的电子银行能实实在在的给客户带来诸多的好处:省时、实惠、安全、高效,还不受时空的限制。但为何这么好的产品总是有些客户不愿意接受,而情愿每天来银行排队办理业务,原因还在于习惯。其实一个人的习惯确实很难改变,如果没有有利于其习惯改变的动力和诱因,让客户改变办理业务的方式确实有难度。但是面对困境,我们是不是就此退缩,甚至心存畏惧?答案肯定是否定的。但是,我们也应该有针对性、有步骤地采取措施,用我行电子银行实实在在的好处和优势来打动客户,使客户改变传统的业务办理模式,用电子银行边际效用递增的规律来将我行的电子银行渠道推广开来。
在很多人看来,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毫无疑虑,但是,如果我们用来分析建设银行的电子银行,发现结论并不成立,甚至完全相反。只有边际效用递增,才能让更多的客户喜欢甚至依赖我行的电子银行。因此,我们应该将这一规律用于我行的电子银行的宣传上,或许,到时能收获很多意想不到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