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问题一直是备受关注的焦点问题,事关农业、农村、农民发展,国务院每年的一号文件均与解决“三农”问题有关。随着国家惠农政策的逐步落实和“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工作的推进以及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三农”经济得到长足发展。在“三农”发展的过程中,金融业的大力支持是不可或缺的,作为农村金融主力军和联系农民的金融纽带,农村信用社在支农工作中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是毋庸置疑的。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农村社会金融信用欠佳、涉农行业信贷风险居高不下、信用社产品单一、服务效率低下等问题,已在一定程度上束缚着农村信用社的改革与发展。针对农村金融服务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农村信用社如何进一步提高服务“三农”意识、创新服务手段,如何有效巩固、扩大和深化“三农”市场,更好地支持“三农”发展,值得深入研究和思考,为此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谈谈粗浅看法。
一、“三农”经济发展中资金需求特点
近年来,农村信用社支持和服务“三农”的力度逐年加大,已经成为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但随着农业产业化经营不断发展和农业经济结构调整步伐不断加快,农村信用社贷款投放与“三农”需求不相适应的问题也随之显现出来,目前农村资金需求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资金需求量猛增。发展“三农”经济和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发展农业生产力,而且要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在保证粮、棉、油等稳定增产的同时,提高特色种植业和养殖业的比重。近年来,农业贷款投放方式主要以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为主,授信额度已由过去的l-3万元提高到3-5万元甚至更高。尽管如此,一些农户种养殖专业户或从事其他二三产业需要大额资金时,在信用社获取贷款仍存在一定的困难。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和县域经济的发展,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农业产业结构的升级、特色农业以及特色养殖业的不断发展、县域涉农企业、农户、个体工商户等对信贷的需求量持猛增状态。
(二)资金需求周期长。长期以来,我国农业基础薄弱,国家投入设施明显不足。在“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国家财政加大了对农村饮水、道路、电网、通讯、卫生以及农田灌溉等公共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力度。伴随着对农村基础设施领域财政投资力度的加大,相应对金融配套资金的需求也会大幅度增加,特别是对周期长的金融需求将更为迫切。另外,农村种植业也是一项投资大、见效慢、周期长的经营活动,需要农村信用社提供较长周期的金融服务。
(三)资金需求多样化。“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工作,离不开资金投入,而在资金投入上要靠政府财政、金融、社会各界等方面资金的融入,金融资金成为支持“两化互动、统筹城乡”的主要资金来源。新农村建设、商品流通、工业企业建设、农村道路以及住房改造、农村水利等方面都离不开资金和金融产品的开发。因此,要适应“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新农村建设的资金需要,一方面要提供优质的农业信贷服务,另一方面可探索并规范农业直接融资行为,进一步扩大资本市场的筹资能力,因此“三农”建设对资金的需求是全方位的、多层次的。
农村资金需求的新特点给农村信用社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农村信用社在农村金融市场激烈竞争和农村经济发展多层次、多类型、多领域的客观需求面前,必须转变观念,创新服务手段,增强服务功能,才能打造出具有小额农贷品牌特色,满足“三农”对资金的需求,才能在农村金融市场激烈的竞争中,立足农村金融阵地,实现自身业务和经济效益的可持续发展。
二、农村信用社支持“三农”发展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信用意识淡薄,信用环境较差。近年来,尽管农村信用社大力开展信用工程建设,仍有部分农户信用意识比较淡薄,借款人逃废债务的现象时有发生。在向法院提起诉讼的贷款中,有部分不良贷款法院无法执行,往往存在“赢了官司输了钱”的现象,长期搁置不能办理执行手续,或者虽经法院判决、调解也无法执行,给农村信用社带来一定的信贷风险,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信用社发放贷款的积极性。除信用社宣传不到位的自身因素外,个别镇、村、社工作人员对信贷政策原则理解也有偏差,存在“不管符不符合信贷条件的农民、只要资金不足都找信用社”的乱宣传现象,从表面上看是在帮信用社“打广告”,其实质是导致部分农户依赖性强、信用观念差,影响农村整体信用环境。
(二)信贷产品单一,创新力度不够。由于开发能力有限,对农村市场信贷需求调查不够深入等原因,农村信用社在信贷产品创新上行动迟缓,或是对原有的贷款业务进行重新包装宣传。对借鉴来的金融产品一味简单模仿,创新的自主性和原生性不够,技术含量低,缺乏开拓精神。如小额农贷,各网点所辖区域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条件不一样,有的网点不顾当地实际情况,对小额农贷的评级授信存在盲目照抄照搬现象。从目前调查了解的情况看,传统意义上的农业生产(如化肥、农药、种子等),农户几乎不再有多少贷款需求,其需要资金投入的方面主要表现在:一是农民向城镇移居的住房建设以及农村的住房建设这方面的资金需求欲望较强;二是规模化种养殖业发展,产业调整的资金需求强;三是加工运输业及现代小型农用机械的资金需求;四是子女上学的资金需求。这四个方面的资金额度需求一般都在3-10万元以内,而目前农村信用社的服务品种主要定位于传统农业的小农经济,且受贷款授信额度的限制,加之农户贷款抵押担保难以落实,因而农村信用社在为“三农”信贷投放上有一定的难度。
(三)产业结构调整风险与信贷资金安全性时有矛盾。农村产业结构调整需要大量信贷资金支持,而农业信贷项目综合性强、难度大、风险高、不可预见性大,这与农村信用社资金的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产生矛盾:一方面是资金需求方需要大量资金,另一方面,农村信用社因资金的高风险性而出现“惜贷”、“惧贷”现象。以养殖业为例,产销各自为政,没有形成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市场价格不能真正体现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特别是在生猪养殖方面,存在相当的盲目性:市场行情好时一哄而上,价格下降时又会一哄而下,使生产反复出现较大波动,导致信贷资金出现风险。另外,信贷人员贷后检查不到位也形成潜在风险,部分信贷人员对贷后管理没有引起高度重视,存在“重发放、轻管理”或“重大户,轻小户”思想意识,放松对农户贷款的监管,从而形成潜在风险。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