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通过省联社统一招聘,一大批青年大学生员工来到了农村信用社(以下简称农信社)。他们学历层次较高,专业知识储备较为深厚,为农信社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但是随着面临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改革发展的步伐逐步加快,农信社青年员工的素质建设问题日渐显现。把握青年员工的特性,强化和改进青年员工的教育管理,提升青年员工的素质和能力,把他们的思想同步凝聚到与农信社的改革发展上来,成为摆在农信社面前亟待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下面,笔者以隆昌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联社(以下简称隆昌联社)为例,就如何加强青年员工素质建设谈谈自己的粗浅看法。
一、青年员工素质现状
隆昌联社现有在岗员工339名,35周岁以下青年员工118名,占全社员工的34.81%,其中:大专学历14名,占青年员工的11.86%;本科学历102名,占青年员工的86.44%;研究生学历2名,占青年员工的1.7%;具有初级职称19名,占青年员工的16.1%。全社青年员工2007年前进社的有36名,占青年员工的30.51%,2008年至2014年进社的有82名,占青年员工的69.49%。目前青年员工中有88名分布在基层网点,从事网点主任、会计主管、外勤信贷员、内勤柜员等岗位,有30名在联社机关,从事部门相关基础工作。2008年前进社的青年员工中有2名已担任联社机关部门负责人。
经日常调查可知,隆昌联社大部分青年员工能够立足本职、勤学业务、爱岗敬业,认真做好分内工作,具有成才的强烈愿望,能够自觉把农信社发展同自身利益联系在一起,能够积极关心考虑农信社的发展。可以说,这一批有文化、有知识、有理想、有抱负青年员工的加盟,为农信社带来了生机和活力,注入了新鲜血液,也为农信社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新的希望,正是由于这些甘愿为农信社作贡献的员工和团队,隆昌联社才逐步实现新的目标、新的进步,取得新的成绩。
二、青年员工素质存在的问题
(一)欠缺自觉的大局全盘意识。青年员工多是独生子女,他们有个性,有自己独立的价值观,不喜欢受约束,因此全局观念淡薄的问题比较突出,在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方面通常会与自我价值观相比较,较多地考虑到眼前利益和个人得失,以自我为中心,导致人生价值观不平衡而随波逐流。
(二)欠缺必要的金融基础知识。虽然青年员工的学历层次较高,但大部分青年员工对金融知识缺乏应有的掌握,表现为对各项业务操作流程、金融产品、规章制度不熟悉,缺乏金融理论基础知识,不懂借贷记账法、对基本会计处理准则一知半解,“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三)欠缺主动的积极进取精神。部分青年员工认为进了农信社就端上了“铁饭碗”,能够拿着在当地算不错的工资收入,缺乏忧患意识,工作上不思进取,得过且过;有的仅限于完成日常工作,业余精力主要用在上网、逛街、交友等娱乐活动中;对农信社发展前景认识不到位,对农信社的未来缺乏坚定的信心,工作态度不积极,缺乏学习、创新意识。
(四)欠缺必要的人际交流技巧。现在的青年员工是与电脑、网络相伴成长的一代,特别是参加农信社工作后,由于乡镇生活比较枯燥、单调,大多数青年员工一下班就呆在寝室或值班室玩电脑,缺乏与周围邻里乡亲、社区居民的交流沟通,使农信社人熟、地熟、情况熟的竞争优势逐渐丧失;缺乏与同事之间的交流沟通,相比于一些年纪较大的同事,自认为学历较高,存在孤芳自赏心态;缺少与客户沟通的方法,在遭受客户不理解、白眼与责难时,承受压力能力不强,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出现服务质量问题。
(五)欠缺职业生涯设计规划。大部分青年员工对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没有一个合理的职业规划,工作漫无目的,态度消极,缺乏动力。有的认为自己学历层次高,依赖于单位为自己创造成长条件、环境,而自己不勤奋努力,不扎实细致工作,在本职工作岗位上没有出色表现。此外,青年员工岗位轮换不够、不全面,有的员工岗位长期不作有序、大跨度的调整,员工成长进步缓慢。
三、青年员工素质问题存在的成因
(一)单位方面的因素影响。
1.长期无流动的内勤柜员岗限制了青年员工锻炼成长和综合能力的提升。在一线岗位工作的员工往往都是青年人,且内外勤岗位间长期不流动、不轮岗,这样就致使青年员工对农信社业务掌握不全面,造成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既不公平也无效率,不利于充分调动青年员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影响其锻炼成长和综合能力的有效发挥。
2.当前基层农信社“走读风”较为盛行,对青年员工形成严重负面影响。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道路交通的改善,部分老员工在城区大都购置了住房,除值班守库外,老员工下班后大都离社回城居住,长此以往,盛行的“走读风”必然造成青年员工上班一天忙碌,下班孤独自闭,这对青年员工的成长极为不利;同时,员工与客户之间也形成不了互动交流氛围,对业务拓展、员工身心都是一种伤害,员工的归宿感、荣誉感大打折扣,既制约了企业文化的打造,也导致了人才流失的加剧,对农信事业和员工队伍的稳定都百害而无一利。
3.员工锻炼平台和成长通道受限,发现人才、展示人才、启用人才的机制尚未完全建立。培养手段、用人机制不创新,缺乏对年轻人的全面提拔考核机制,人才培养计划不完善,尤其是对新入社的青年员工没有针对性的岗位轮换、培养锻炼计划,缺乏职业生涯设计和目标,培养、发展方向不明,既不利于业务的发展,也在客观上影响广大青年员工素质的提高。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