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普惠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对于创造就业机会、减少贫困,缩小收入分配差距,进而实现社会公平,推动社会经济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对这个问题越来越重视,特别是大型商业银行如何介入发展普惠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问题已经得到很大的关注。
普惠金融的概念是联合国在“2005年国际小额信贷年”提出的,既是一种理念,也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普惠金融的基本含义是有效地、全方位地为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提供服务的合适的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英文翻译是“real economy”,不仅包括生产实物的农业和制造业,也包括大多数服务业(周小川 2011)。商业银行发展普惠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重点是,以可负担的成本,可持续的方式,高效地为社会各阶层和群体(除了部分金融内循环的资金需求者)提供所需要的金融服务,让银行金融服务更深入更广泛的惠及社会群体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综合起来分析,发展普惠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就是将大型商业银行金融服务向欠发达地区、融资能力弱的行业和弱势群体等发展薄弱层面转移,同时注重抑制金融过度虚拟化。
随着发展普惠金融,支持实体经济这个问题越来越重要,国内商业银行介入的方法各异,效果参差不齐,对这个问题的理论研究重要性日渐突出。国内相关研究逐步增多,如张海峰 ( 2010) 分析了不同规模的商业银行在金融普惠实体经济业务中的效果,同时归纳了商业银行三种介入动机;何广文、李莉莉,( 2011) 则说明了我国大型商业银行在小额信贷方面路径选择等问题;周孟亮、李明贤 ( 2011)对大型商业银行与具有专长的小额信贷机构发挥各自优势实现合作进行了分析。这些研究新颖独到,对进一步研究有很多启发。本文将分析大型商业银行参与金融普惠实体经济机制、结合国际经验探讨合适的发展模式,提出相应政策建议,以便在金融普惠实体经济建设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我国大型商业银行参与金融普惠实体经济建设分析
大型商业银行参与金融普惠实体经济主要是是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大型商业银行自己的电子商务平台实现客户网上交易,积累用户商业信用,作为用户信用指数的参考,和用户贷款额度相关联,从而进行的高效融资等金融服务;二是传统的方式。
(一)基于线上大数据的金融普惠实体经济的模式
随着科技的进步与电子商务的发展,大型商业银行实现金融普惠实体经济又多一种前途光明的选择。大型商业银行可以利用自身的规模优势、客户群体优势,开展融资信贷为目的的电子商务业务,相比于纯电商,无论是在信用方面,还是在结算手段和行业规范等方面,其都能获得消费者更高的信任。实际操作中,电子商务平台在为线上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过程中,基于不同类型企业、不同类型行业以及企业的各个成长阶段,创新线上金融产品和服务,并且在贷款规模上予以优先考虑,在审批方面开辟VIP通道。
在个人金融方面,大型商业银行通过线上数据给消费者提供一系列信用产品。进一步整合资源,发挥网络金融服务优势,为网上消费者提供信贷融资、支付结算、资金托管、金融物流等全方位的现代金融服务,将大型商业银行的网上商务平台打造成最信赖、最专业的网上交易融资平台。
(二)传统模式
大型商业银行基于经济环境与自身情况,更多的专注于吸收存款和向大企业贷款,在小额信贷方面往往不愿意过多涉足,小额信贷业务只是其传统业务之外的很小部分,小额信贷文化难以与大银行的主流文化融合。
作为遵循市场原则开展业务经营的大型商业银行拥有明显优势。第一,存款优势。大型商业银行以较低的成本,吸收了极大的存款。第二,网点布局基础好。第三,产品全、客户稳定。第四,人力资源丰富。第五,品牌和形象深入人心。
总之,我国大型商业银行业务全、资产规模大、覆盖全国,与国有经济的联系十分紧密,现阶段处于全国金融体系的核心地位,在我国社会经济体系中起着重要作用,大型商业银行的这种核心地位在短时间内是既定事实。
不可否认,金融普惠实体经济建设所要求的广泛客户群体与大型商业银行的客户群体有很大差异。从这个角度看,强调标准化、专业化、审慎性的大型商业银行存在一些不适应。第一,信息不对称问题。第二,金融普惠实体经济建设更多的是强调社会责任,影响银行经济利益。第三,人员压力大。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很轻松知道:如果没有找到合适的实现金融普惠实体经济的切入点,发展普惠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任何行动都无法可持续发展。回顾过去,我们可以证实: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的大型商业银行开始直接参与小额信贷,当时中国农业银行开展扶贫贴息小额贷款发放。由于贷后检查和跟踪的成本较高,导致贷款回收率低。2005年银监会引导银行业推进小企业金融服务,由于多方面不利因素的制约,效果并不好。
顺带分析一下市场上另一种金融存在。现阶段许多小额贷款公司拥有了小额信贷的经验、技术,开发出了一些创新型的小额信贷产品,而且也逐渐构建起了愿意长期从事小额信贷的工作团队,具有大型商业银行从事普惠金融业务最为欠缺的条件。最近这些年我国小额贷款公司发展如雨后春笋。相比于大型商业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对信息更加了解和更加灵活的经营机制。从风险控制的角度考虑,当时小额贷款公司不允许吸收公众存款。这样实际上是把风险转移给了民间资本家,同时也大大限制了小额贷款公司的规模。2008年国家允许小额贷款公司获得一部分批发贷款,意义重大。
二、大型商业银行参与金融普惠实体经济建设的国际经验
从全球范围来看,无论是出于经济利益,还是因为社会责任,越来越多的大型商业银行正在通过形式各异的方式参与金融普惠实体经济建设。
(一)帮扶现有小额信贷机构。相比精明的小额金融机构,商业银行无疑拥有更多的金融资源和技术优势,因此如果大型商业银行通过发挥自身优势与小额贷款公司合作为其提供相应支持,从而间接参与金融普惠实体经济建设,也是一种好的选择。
(二)大型商业银行直接经营小额信贷业务。从宽泛的角度来看,小额信贷是金融普惠实体经济主要的组成部分,是低收入群体相当关注的方面。大型商业银行直接开展小额信贷业务有多种方式,例如内设小额贷款部门和成立专门子公司。前者是在银行内部成立一个专门的小微信贷业务部门,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业务经营部门,但其不是独立的法律实体。如,巴西东北银行。在子公司模式下,小额信贷业务单元则是独立于银行母体的法律实体。这个方式的例子也很多。
(三)充分发挥其他行业社会资源的作用。越是经济金融发展水平低的国家和地区,越是不能仅仅依靠金融机构自身的力量来开展金融普惠实体经济业务。因为这样耗时较长,这对于解决我们的问题并无益处。因此,在很多地区,大型商业银行通过运用现有各种社会资源较快地扩大普惠金融服务覆盖面,为更多的低收入群体提供服务。
(四)线上金融普惠实体经济。这是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而兴起的,并且方兴未艾。
三、我国大型商业银行参与金融普惠实体经济的可选模式
(一)“大型商业银行+小额信贷机构+中小融资需求者”运作模式
从市场实际的角度看,大型商业银行直接从事金融普惠实体经济建设的经济利益不显著。因此,目前阶段的理性选择应是偏向于以间接方式介入金融普惠实体经济,从技术、管理、资金等方面支持信贷企业开展业务,或通过援建欠发达地区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来改善当地金融环境,以避开在具体信息、交易成本、管理体制、人员专长、主流文化方面的劣势。
这种模式能让两者充分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因为小额信贷与一般商业性信贷模式存在较大差异,大型商业银行传统信贷模式追求规模大、成本低、风险低、信誉优的客户。小额信贷需要适合于客户的灵活信贷机制。
(二)基于线上大数据的金融普惠实体经济的模式
银行做电商是顺应时代潮流的。从中国市场经济新形势看,电子商务前途光明,银行做电子商务,是利用银行的金融优势,积极开拓金融以外的业务,为银行的基本业务积累数据基础。
大型商业银行发展电子商务业务不久,但逐步实现了其和金融服务的深度融合,消费者的交易行为、物流信息等,都能被大型商业银行记录,有助于银行为日后的金融服务提供参考数据。在个人金融服务方面,大型银行的网上商务平台给消费者提供的多样的个人小额贷款、个人质押贷款、信用卡分期付款等业务,有效降低客户融资成本。
四、大型商业银行参与金融普惠实体经济建设的政策建议
大型商业银行作为中国金融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既在社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同时分享着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成果。在参与金融普惠实体经济建设过程中,商业银行有责任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自己在资金、网点、技术、人力资源等方面的长处,参与金融普惠实体经济建设。
第一,大型商业银行要明确自己在金融普惠实体经济建设中的角色定位。各个地区的大型商业银行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金融普惠实体经济建设。
第二,商业银行要选择参与金融普惠实体经济建设的适当方式。普惠金融建设包含的内容很多,根据不同地区、不同领域、不同环节、不同层面上的多维度情况,选择合适参与方式。一般情况下,商业银行作为大型金融机构,可选的参与方式主要侧重于间接式和项目化方面。
第三,大型商业银行要非常注意控制风险,确保稳健经营。显然,金融普惠实体经济建设作为主要面向欠发达地区和低收入群体的金融业务,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其自身隐含的风险必然高于传统的商业银行业务。因此,各家大型商业银行事前要多调查多分析,做好充分的思想和技术准备,贷中要多检查多修正,确保项目的正常开展,事后也要多思考多总结,为后续的相关活动积累经验。
第四,政府也需要进行一定的工作:一是加强我国社会整体信用环境建设。不断完善信用法律制度,对失信行为执法必严,加快征信体系建设和信息数据共享。二是改革完善信用风险分担机制。监管部门可以提议成立普惠金融建设风险分担基金,要求商业银行按照一定的标准缴纳基金,用于补贴从事普惠金融业务的金融机构普惠金融损失。三是建立补偿机制。建议国家出台有关政策,给经办银行适当的补贴和税收减免。四是鼓励和支持适度的金融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