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我市一食品企业在某银行贷款40万,担保单位为我市另外一家企业。在首次例行贷后检查中,信贷员反映该企业按用途使用借款资金,生产经营正常,但在第二季度贷后检查中却发现,该企业已关门停产。尽管当时信贷员能用电话联系上法人代表,并接到对方“在外讨债几天就回来”的承诺,但一周后再联系时便杳无音信。于是,该行信贷人员随即启动风险预警机制并通知了担保单位,共同找到法人代表的妻子,对该企业资产进行了诉前保全。可是事后,该企业法人代表的妻子也已失踪。该银行虽然在该贷款到期后启动了起诉程序,但也只挽回损失10万元,剩余30余万元贷款本息只有靠执行担保单位来追回了。
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该行信贷人员尽管履行了贷后检查责任,但在首次贷后检查中却并没有发现贷款企业潜在的风险,即便是在第二次贷后检查时发现企业已经停产,也没有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致使法人代表的妻子也逃逝不见,给贷款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作为基层信用社主任,我几乎每天都与强化信贷管理工作打交道。接触上述案例后,我更加感到自己的责任重大。既然有责任,就应该勇敢面对。我认为,上述案例反映的一个基本事实是:单凭信贷员本身,难以把贷后管理工作做深做透。要强化贷后管理工作,还必须在设立专门机构、专门岗位和制定相关考核管理办法上下功夫,以充分调动包括当事信贷员在内的贷后管理工作积极性,切实防范贷后风险,提高贷后管理工作质量。下面,笔者结合对信贷工作的理解和我社实际情况,谨提出以下意见和建议。
一、当前农村信用社贷后管理的工作现状
受传统观念和某些规章制度的制约,当前农村信用社在贷款的贷后管理方面一直有这样一种错误思维:贷款“三查”制度作为贷款风险防范的有效措施应当执行,但能否有效防范贷款风险主要取决于贷前调查和贷时审查,信贷人员只要认真搞好贷前调查就足够了,贷后检查属于从属和次要位置。大部分信贷员把进行贷后检查作为应付上级领导或管理部门检查的一项被动工作,即使进行了检查也只是简单地填一张贷后检查表、写一个似是而非的检查报告而已,既不能有效了解贷款使用的具体情况,也不能有效掌握贷款使用过程中已经存在的或潜在的风险因素,更不能及时向领导和管理部门发出贷款风险预警信息。有的信贷人员只有在贷款发生逾期或欠息的情况下才有所反应,而此时贷款风险往往已经发生,就像上述事例。在这一前提下,管理层不能及时得到风险控制信息,也就不能及时采取控制措施化解风险,致使贷款一旦出现风险便立即失控,最后形成真正的风险甚至是损失。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贷款“重放轻管”、“放易管难”和风险频发、防不胜防的一项内在原因。
二、设立专门贷后检查机构或岗位的必要性。相对于待审分离机制下的贷前调查和贷时审查、审批环节而言,目前的贷后检查工作还没有专门机构和人员予以落实。贷后检查基本上是由贷款经办人及其主管领导(如信用社主任)负责。由于贷款经办人及其主管领导肩负着贷款营销、企业存款归社、收贷收息、不良贷款处置及新业务宣传开发等大量艰巨性、繁重性基础工作,很难有精力和真心去进行贷后检查,因而也就大大降低了贷后检查在防范和化解贷款风险中应有的作用。因此,设立专门的贷后检查机构或岗位很有必要。
三、贷后检查的时间及相关内容。贷后检查应在贷款发生后,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贷后检查应重点关注以下八个方面内容:
(一)对贷款资金用途的监控。按照精细化管理原则,从资金使用到货款回笼各环节进行检查监督,看是否按贷款合同规定的用途使用贷款;要顺着贷款的去向多往下追究几个为什么,以判断有无挤占挪用现象;计算销售货款是否及时归社,按照合同约定应该归社而没有归社的货款到哪里去了,以发现资金活动的异常变动,同时增加货款归社率;对中长期贷款还应监督项目其它来源资金与银行贷款是否同比例运用,以进一步判定贷户资金使用是否合理。
(二)对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产业政策的关注。通过关注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产业政策,分析贷户所在的宏观经营环境,判断其生产经营是否能够长久发展,对贷款安全有无影响。
(三)对贷户生产经营情况的检查。重点是深入到贷户生产或经营的场地、车间,对其生产经营环节、设备运转情况、原材料储备、产成品库存和市场销售情况进行实地查看,判断其生产经营是否正常。
(四)对贷户财务状况的检查。重点加强对贷户财务报表和财务比率的分析,掌握借款人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及其发展变化趋势。
(五)对贷户管理水平的检查。重点是调查了解借款方主要经营管理人员的思想、生活环境是否有所变化,各项管理制度的执行是否按班就绪、有条不紊,有无影响按时偿还贷款本息的隐患。
(六)对贷户重大事项的调查和了解。重点调查、了解借款人在重大投资决策、重大体制改革、重大债权债务纠纷、重大事故和赔偿等方面的具体情况,分析有无影响其按时偿还贷款本息的隐患。
(七)对保证人的检查。参照对借款人的检查内容和检查要点进行,重点分析保证人保证能力的变化趋势,分析有无影响其按时偿还贷款本息的隐患。
(八)对抵(质)押物的检查。主要检查抵质押物是否完好无损,价值是否发生变化,是否被抵押人(出质人)擅自处理,抵押登记是否继续有效等。
通过以上八个方面的调查、了解和检分析,及时发现有无影响贷户按时偿还贷款本息的隐患。如发现问题,及时向有关信用社发出风险预警提示,并向管理部门或领导提出化解风险的合理化建议。
四、不断完善贷后检查、管理程序。确保贷后检查的真实性,应实行“双人进行”的贷后现场检查制度。同时,贷后管理部门可采取定期检查和临时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对贷后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控制。要制定规范、统一的贷后检查表格和报告格式,其中贷后检查报告既要有定性分析、也要有定量分析,既要有时点性分析、也要有前瞻性分析,确保检查报告经得起时间和结果的验证,以提高贷后管理对信贷风险的管控效果。
如对企业贷款的贷后检查工作上,应对所有当月新增企业贷款进行一次贷后检查(个人贷款可由各社主任或信贷专管员带领非经办客户经理进行贷后检查,大额个人贷款由贷后检查部门检查或抽查),以后每季进行一次。检查结束后,应及时召开全体信贷人员工作会议,由贷后检查人员对企业的贷款使用情况、生产经营情况、担保情况及还款能力、担保能力、担保时效等可能影响贷款安全的事项进行通报、分析,对第一还款来源的持续性和可靠性进行详细研判,再对第二还款来源如土地、房产、机器设备的完整性、足值性和安全性进行认真评估,对潜在的贷款风险及时提出针对性的防范和化解措施。
五、建立并实施贷款风险预警快速反应机制。检查人员在贷后检查过程中,应注意识别借款人是否已经或即将出现影响信贷资产安全的风险或风险隐患,并及时向管理部门和分管领导发出预警信号,必要时可直接向理事长报告,以便迅速采取措施,防范和化解风险。
六、努力拓展信息获取渠道,及时捕捉各种可用信息。主动采取措施,建立与工商、税务、房产、土地、产权登记、法院等相关部门的信息互通机制,及时获取高质量的预警信息,提高风险预警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七、健全信用社内部会计前台与贷后检查部门的协作、沟通机制,及时监控企业资金走向。信用社前台会计同样也是贷后管理对贷户监控管理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信用社高级管理层应主持贷后检查部门应与前台会计部门的协调、协作,通过规范、完善的贷款客户存款资金台帐(包括企业存款余额和结算量)和利息台帐,严格监控贷款户资金流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