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从“平稳推进”到“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已呈衔枚疾走之势,真正实现已为期不远。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如何构建竞争有序的金融环境是摆在大家面前的又一崭新课题。
一、正确认识和理解利率市场化
利率就是资金的价格,所谓利率市场化,即改变原有统一定价模式,由央行确定利率基准,准许银行业金融机构根据市场和本身实际情况,围绕基准利率上下浮动,并在条件成熟时,取消存款利率上限限制,由银行业金融机构视情况自主决定的利率政策。事实上,我国贷款利率、债券和金融产品利率已经放开,只有存款利率尚未实现市场化。总体来看,利率市场化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利率市场化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利率市场化是在前期生产资料、劳务价格、一般商品价格改革的基础上提出的,之所以要“加快推进”,不但是市场的需要、金融深化改革的需要,更有前期各项改革成果作为前提。目前,利率市场化“三步”路线图,正在实施第二步,即通过调整央行政策利率影响市场基准利率,引导和调控各类市场利率,当条件基本成熟时,择机放开存款利率管制,从而完成第三步,真正实现利率市场化。从这一过程来看,利率市场化也经历了一个较长时间的循序渐进过程。二是它赋予银行业金融机构更大的定价灵活性。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可根据当地经济状况、同业竞争态势和本身发展实际,围绕基准利率、在浮动空间内,自主决定浮动比例,或在利率限制取消后自主定价,与统一利率模式相比,更具灵活性。三是进一步加剧了银行业金融机构间的竞争。在利率统一条件下,各金融机构间的竞争主要体现在产品种类、产品优势、客户群体以及金融服务等方面的竞争。利率市场化后,金融产品价格又作为一项十分重要的因素参与进金融机构间竟争,各家金融机构必然高度关注同业价格,适时调整自身产品价格,从而使竞争进一步加剧。
二、利率市场化可能带来的问题
利率市场化提高了各金融机构的自主定价能力,增强了产品价格执行了灵活性,从这个角度看,对各金融机构无疑是福音,但同时也会带来一些具体问题。一是金融机构间的竞争会更加白热化。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明确,在“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的同时,允许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民营资本将与国有资本、非公经济在平等的条件下进入银行业。不但使现有银行增加了价格的竞争,而且还会面临覆盖面广、经营灵活的私人银行的竞争,加之金融业务同质化的影响,银行业金融机构间的竞争将在原有基础上将更加白热化。二是金融机构间的价格竞争可能会呈现无序状态。由于利率引入竞争,客户在办理业务过程中,会“货比三家”,选择更优惠的产品价格,各家金融机构为了赢得客户、留住客户,难免要在产品价格上做文章,你低我更低,你高我更高。三是金融监管难度增加。利率市场化前提下,各金融机构可以自行确定产品价格,而且,可根据自身的经营状况和承受能力,无限制降低或抬高产品价格,以赢得客户,来追求长期效果。在无基准的情况下,银行监管部门很难界定哪种价位合理,那种价格属不合理竞争范畴。另外,随着民营资本进入银行业,私人银行的大量出现,也将给监管部门实施带来交大难度。四是银行倒闭风险加大。非工资本、民营资本相较国有资本来说,在银行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经营时间短、管理水平低、风险防范能力弱等劣势,受这些因素的影响,加之银行业竞争的白热化,易导致倒闭,进而会带来一系列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
三、多方努力,构建竞争有序的金融环境
竞争有序的金融环境不仅关系到各家金融机构的平稳健康发展,也关系到经济稳定、社会稳定,利率市场化既然已成为中国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重要环节而蓄势待发,这就需要增强预判性、前瞻性,多方共同努力,构建一个利率市场化前提下竞争有序的金融环境。笔者认为:
(一)构建相应的制度和机制。一是应该加强市场退出机制建设。市场准入的放开,民间资本会大量涌入,要在加强警示和提醒的前提下,构建相应的推出机制,健全金融机构破产法律体系,规范退出程序,改善执法环境,提高处置效率和执法效能,以保证金融机构推出所带来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二是要尽快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存款保险制度。对保险范围、缴纳标准、赔付限额等进行合理界定,明确对问题机构处置的条件、标准和程序,构建完善的资产收购和债务清偿操作机制,发挥存款保险制度在风险处置中的作用。
(二)发挥央行和监管机构作用。一是央行要及时跟进利率市场化进程,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健全相关政策、制度,使其更贴近实际,更具实用性和效力性。同时,央行要为存款保险机制提供后援支持,加大对问题金融机构流动性风险的救助力度。二是金融监管机构要加大监督检查和处罚力度,制定细化标准,切实加强金融机构动态监管,严控价格欺诈、不合理竞争等问题发生。同时,要配合退出机制,建立问题机构退出应急预案,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处置,将损失降到最低、将不良社会影响降到最小。
(三)各家金融机构要理性对待。面对利率市场化,各家金融机构要保持清醒头脑,既要认识到利率市场化给金融业带来的自主定价、机动调整的优势,又要充分考虑盲目扩张、作风激进、不顾风险所带来的严重隐患和后果。众所周知,利润是金融机构作为企业首先追求的目标,庞大、稳定的客户群体是发展业务、获取利润的基础。利率市场化前提下,金融机构间的竞争将包括产品价格、产品优势、服务品牌、经营管理等多个方面的内容,产品价格的竞争将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但决不会成为唯一要素。各金融机构首先要通过加快发展、增强自身盈利能力来扩大自身利率定价空间,以增强价格竞争能力。其次,金融企业作为服务行业,优质服务是永远不变的主题,要通过优化服务来赢得客户的认可和信赖。再次,要通过产品创新、流程优化来为客户提供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满足客户多元化金融服务需求。绝不能将眼球盯在价格上,一味地与同业机构拼价格,否则,会将自身拖垮甚至倒闭。利率市场化条件下,无论是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管理者还是执行者,都要转变观念,提升议价能力,人人会算经济账,找准本行产品定价和客户乐于接受价格的最佳契合点,以达到既能赢得客户,又能最大限度获取利润的最佳效果。
(四)客户选择要进行综合考量。利率市场化又给客户提供了产品价格这一重要参考因素,对于每种金融产品,追求支出更少、收益更高,这是客户普遍存在的正常心理,但是客户在选择金融机构时,绝不能只看产品价格,而忽视各金融机构内部管理、经营状况、服务质量等因素,要进行综合考量和对比分析,倘若一味追求价格实惠而忽略其他因素,可能因为所选金融机构经营管理不善甚至倒闭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另外,客户自身也要加强诚信培养,“人无信而不立”,随着征信系统的广泛普及、监管部门监管的加强以及各金融机构风险防范措施的深化,不讲诚信的客户将被各金融机构所排斥,融资渠道将更加狭窄甚至会被彻底封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