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新型城镇化将带来消费提升
新型城镇化带来的将是大众消费的普遍市场化,一方面把传统上自给自足的生活消费转变为市场交换,另一方面又会通过示范效应等大大加快消费结构的升级。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有效需求会直接拉动服务经济部门的增长,大大增加不同类型的消费方式和消费商品。新型城镇化道路将使国内消费需求的市场容量得到持续快速的扩张,不仅成为未来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力,更能有效发挥出中国市场的世界影响力。
新型城镇化不但继承了传统城镇化的长处,而且还从更多方面提高了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促进作用,尤其是我国进入了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新型城市化的作用甚至超越了其自身的含义,成为未来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
三、我国金融业在助力新型城镇化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城镇化对国民经济发展意义重大,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我国城镇化的发展无论是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还处于落后地位。面对我国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以及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全面深入地推行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已经刻不容缓。近年来我国城镇化已经取得长足发展,并得到了金融体系的大力支持,突出表现在金融体系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乡一体化发展、农业现代化发展等多个方面的支持。但是,我国金融业在对新型城镇化的支持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我国金融机构的区域分布不均,阻碍了新型城镇化的稳步推进
我国的金融机构主要分布在经济发达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金融机构则相对稀少,特别是在农村地区,金融机构更是凤毛麟角。金融机构与城镇化之间可以产生良好的互动效应,金融机构可以帮助城镇化聚集资本,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中小企业的生产和发展;反之,城镇化发展的深入也可以大量补充金融机构的资金来源和客户来源。目前,我国金融机构的分布状况,并不能实现这种互动效应,金融产品品质不高、服务水平较低、机构设置不合理、风险控制能力差,信用缺失、抵押担保资源匮乏等问题依旧存在,使得金融业务无法开展,从而阻碍了城镇化的稳步推进。
(二)我国金融业对创新型企业发展的支持力度不足
城镇化需要有活力的微观经济主体的支撑,我国原有粗放的发展方式已不可持续。当前人均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严重、贫富差距拉大、人口结构变化等多重因素,使得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变得格外急迫。工业化需要与城镇化同步发展,在旧有模式不可持续的情况下,以知识密集型、新能源为标志的创新型企业将成为城镇化的有生力量。但由于创新型企业经营风险大,初期定位不太明确,发展前景不明朗,我国金融机构对其支持相对有限。
(三)城镇经济的多样化需求,金融工具无法满足
我国金融工具正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然而欠发达地区对于新式金融工具的利用远远落后于发达地区,我国城镇和农村普遍盛行的融资方式依然是信贷融资。城镇经济和农村经济各不相同,单一的金融工具无法满足多样化的融资需求,如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的金融工具还有债权融资、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出资、企业直接投资等方式,农业的产品加工、土地流转、生产周期过渡等都需要以特定的金融工具为载体,提高金融服务效率,仅凭信贷融资是无法满足的。此外,完善城市功能也离不开形式多样的金融工具,如城市的政府、企业、居民和农户的消费、缴费、汇兑、理财等经济活动,都可以通过专业的金融工具来实现,农村金融工具的同质化和单一性,影响了其服务城镇化发展需要。
(四)我国金融制度的不完善,限制新型城镇化发展
从金融领域来看,金融自由化有利于新型城镇化的建设,但现行的金融制度却不利于新型城镇化发展。长期以来,政府在战略布局和资源分配上强调城市过多,关注农村过少,尤其是农产品短缺问题解决后,发展重点向城市倾斜更加明显。目前,我国在农村资金投入方面面临的突出矛盾是:农村有需求但力量不足,财政有意愿但财力不足,银行有资金但手段不足,并形成了市场与政府干预双重失灵的局面,导致农村面临严重的“资金饥渴症”。资金的趋利性导致农村资金正通过多种渠道不断外流,严重弱化了县域银行资金“蓄水池”功能。其中,表现最为明显的是基层国有商业银行的贷款权限上收,演变为单纯的吸收存款机构,并将吸收的大量农村资金通过上存流向中心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未能将吸收来的存款真正的用于农村金融的建设和发展。另外,我国农村金融体制中现行信贷管理机制不畅,与实际发展不协调,在贷款向上批报的过程中大大降低了县域经济融资的效率,使金融本就薄弱的城镇难以享受到便利化的金融服务。我国金融制度建设的不完善,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金融自由化的发展。
四、解决我国金融业助力新型城镇化发展中所遇问题的建议
金融与新型城镇化建设密切相关,城镇化建设中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支持企业发展和转型的各项服务、城市运行的配套功能等目标的实现均需要借助金融的力量。因此,应尽快调整我国的金融结构,完善金融制度,使金融与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要求相适应,探寻金融支持新型城镇化的最佳路径。下面就我国金融业在助力新型城镇化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提出如下有几点措施建议:
(一)调整金融机构的区域布局,调增基层金融机构数量
金融机构入驻基层区域是支持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前提。但就目前基层经济的发展状况来看,金融机构进入基层地区存在经济障碍,相对于经济发达地区来说,经济实力较弱的基层效益较低。形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本地区的要素资源无法集聚起来形成规模优势。二是缺少与外部地区的经济合作。这两个问题都可以通过金融手段来解决。因此,应鼓励金融机构进入基层,若在金融机构进入欠发达地区的初期,国家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和财政补贴,则可使这些金融机构在较短的时间内了解和融入当地的经济发展,利用并激发城镇的资源禀赋优势,有效地与城镇化的发展产生互动效应。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