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城镇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阶段,积极稳妥的新型城镇化是扩内需的最大潜力,也是稳增长的最大动力,城镇化的进程也将成为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过程。而金融业作为我国经济的核心,在经济转型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健全促进宏观经济稳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现代金融体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则指出,要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金融业将成为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力量。在上述背景下,金融业如何推动自身快速发展助力新型城镇化,成为探究热点。本文就我国金融业现状,分析新型城镇化的特征来研讨金融业在助力新型城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金融业 新型城镇化 发展 建议
一、我国金融业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中国金融业在市场化改革和对外开放中不断发展,金融总量大幅增长。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根据国际市场的发展需要,我国进一步完善多层次、多功能的金融市场体系,促进经济多元化发展。目前我国已经基本建立了证券期货市场、货币市场和银行间外汇市场,实现了主体多元化的发展,其中包括商业银行、社会保障基金、信托公司、保险公司和证券公司等机构。除了发行金融债、国债、中央银行票据等金融市场产品,还在证券和银行业产品方面有了新的尝试。同时,中国人民银行高度重视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科学性与预见性,根据国内外的经济金融形势变化来适当适时调整货币政策,运用宏观调控的方式来调整我国金融行业的发展方向。
2012年9月18日,央行发布了《金融业发展和改革“十二五”规划》。分别从完善金融调控、优化组织体系、建设金融市场、深化金融改革、扩大对外开放、维护金融稳定、加强基础设施等七个方面,明确了“十二五”时期金融业发展和改革的重点方向。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经济运行的血脉,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金融对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日益突出。
二、新型城镇化科学内涵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协调城乡区域发展,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衡量城镇化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城镇化率。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的城镇化率与经济发达国家相比还相去甚远,加之传统的城镇化统计增长率的方式并不能综合地反映出城镇化发展的质量,城镇化的内在效益因存在城镇建设无序,产业布局混乱,资源、生态和环境相冲突等问题的情况下未能得到充分发挥,我国提出了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路线。
(一)新型城镇化与城镇化
1、城镇化的定义
城镇化指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第二、三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从而使城镇数量增加、规模扩大的一种历史过程。它主要表现为随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其农村人口居住地点向城镇的迁移和农村劳动力从事职业向城镇二、三产业的转移。城镇化的过程是国家在实现工业化、现代化过程中所经历社会变迁的一种反映。城镇化的核心是实现“以城带镇”的发展模式。
2、新型城镇化的定义
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在于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着眼农民,涵盖农村,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二)新型城镇化的内涵
1、新型城镇化的“新”
所谓新型城镇化即坚持以人为本,以新型工业化为动力,以统筹兼顾为原则,推动城市现代化、城市集群化、城市生态化、农村城镇化,全面提升城镇化质量和水平,走科学发展、集约高效、功能完善、环境友好、社会和谐、个性鲜明、城乡一体、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建设路子。新型城镇化的“新”就是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着眼农民,涵盖农村,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共同富裕。新型城镇化的“新”就是要由过去片面注重追求城市规模扩大、空间扩张,改变为以提升城市的文化、公共服务等内涵为中心,真正使我们的城镇成为具有较高品质的适宜人居之所。新型城镇化的“新”就是指观念更新、体制革新、技术创新和文化复新,是新型工业化、区域城镇化、社会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的生态发育过程。
2、新型城镇化的特征
(1)新型城镇化助推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新型城镇化离不开产业的支撑。作为引领中国未来经济的强大引擎,新型城镇化担负着对广大城镇居民的示范、引导、科教普及、生态环保等多重功能。从城镇化的长远发展着眼,立足本地实际,坚持统筹规划、科学布局,发展壮大区域产业,尤其是支柱产业,显得尤为重要。随着高新、高效、生态、低碳、科学合理的支柱型产业的大力引进、吸收和发展,以及高质量、高水平的服务业的诞生。城镇居民的基本生活保障与生活质量也跟之提高,催生稳定增长的城镇居民的就业机会,促进城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2)新型城镇化促进社会组织发展
我国新型城镇化道路最重要的任务,是要把相当一部分农村人口转变为真正意义上的城镇市民,由此而会带来整个社会结构的变化,即社会基层组织的市民化。新型城镇化在推进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可能出现的社会矛盾冲突问题。而社会组织(大量相关的民间组织或非政府组织、非营利组织)在缓和“邻避型”社会矛盾冲突、预防和化解“新市民”群体性事件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有效地提供社区服务,凝聚人心,提升社会满意度,稳定社会情绪的同时,也是社会组织自身的不断完善与发展。新型城镇化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之时,对社会组织结构的改造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