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在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影响下,区域经济合作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已逐渐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有效模式与方式。武陵地区跨越湘、鄂、黔、渝三省一市,由于历史的、现实的、自然的、社会的种种原因,这一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要摆脱经济社会发展的滞后性,就必须突破传统的制度性障碍,消除以行政区界为依据的各种歧视性作法,推进区域资源的优化与整合,培育区域产业族群,增强竞争力和发展后劲,实现武陵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可持续发展。毫无疑问,金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器,金融服务必须跟进并先行。因此,地处武陵地区的农业银行,必须打开思路,着眼未来,心系大局,加强区域合作,创新金融服务,建立完善的、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农村金融体系,为武陵地区“三农”提供卓有成效的金融服务,实现自身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一、武陵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与趋势
武陵地区以武陵山脉为轴线,北拒长江、南隔洞庭、西傍大娄山区,处于云贵高区向东北方向延伸地带。最高峰是贵州境内的凤凰山,海拔2575米,山脉呈东西走向,主峰为铜仁地区境内的梵净山,武陵山脉覆盖的区域泛称武陵地区。该区域横跨湖南、贵州、湖北、重庆三省一市,辖6个地、市、州、区,50多个县级行政单位,总面积10万余平方公里,总人口约1900万,其中以土家族、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人口占63%,是我国内陆跨省交界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聚居区,也是国家西部大开发与中部崛起的战略交汇地带。该区域山高谷深,土地贫脊,地表切割强烈,又远离大中心城市,人口密度低,城市容量小,交通不便,信息不灵,产业化程度不高,长期集老、少、边、山、穷于一体。建国以来,虽然国家加大了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但其经济社会发展落后状况并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长期处于贫困落后状态,是国家八.七扶贫计划中重点扶持的18个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和扶贫攻坚的主战场。
武陵地区所辖的湖北恩施、湖南湘西、怀化、张家界、贵州铜仁、重庆黔江6个地、州、市、区,总人口1890万人,经济总值1538亿元,人均8137元,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36%,城乡居民人均纯收入2686元,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35%,财政收入182亿元,人均962元,比全国平均水平低3923元。该区域内,人均纯收入1196元以下的低收入深度贫困人口近600万人,占总人口的31%,其中,恩施州就有130万人,占总人口的35%。恩施州目前尚有1100个重点贫困村未实施整体推进,占全省未实施总任务的35%。其中230个村不通公路,50万人就医困难,140万人饮水难,扶贫攻坚任务任重道远。
目前制约武陵山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一是交通基础设施落后。区域内现有渝怀铁路和宜万铁路,高速公路除沪蓉高速公路已经全线贯通外,大部分还处于在建阶段,密度小、等级低、路况差、断头多,互连互通不够,对外通道不足。比如恩施州公路密度仅71.37%/百平方公里,比全省平均水平低38%,等级公路占比59.9%,比全省平均水平低20.2%;二是投资强度不足。武陵山区总面积为全国的1.6%,人口占全国的2.1%。每年全区域固定资产投资不足800亿元,仅占全国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0.4%。人均固定资投资产4100元,仅占全国平均水平的31%;三是产业发育不足。目前武陵山区除张家界旅游产业已具规模外,其他地区都缺乏可持续发展的主导产业拉动,难以形成经济增长极。普遍存在第一产业比重大、第二产业“短腿”、第三产业滞后的现象。经济关联度差,产品附加值低,增值能力弱,初级产品输出价值外流与工业品输入资金外流并存,资源优势难以转化为经济优势;四是城市化水平不高。武陵区域处于重庆、长沙、武汉、贵阳四大城市的“环形空洞”中心,没有一个具有辐射功能的中心城市,随着武汉经济圈、重庆城乡统筹发展试验区和长、潭、株城市群的建立和发展,武陵山区边缘化现象日趋明显。目前城镇化比率,恩施为26.5%,湘西为35.3%,铜仁为29.7%,黔江为33.7%,都大大低于全国39.1%的平均水平;五是教育科研发展滞后。区域内目前没有一所一本高校,教育科研水平偏低,人才流失严重。地方教育培育地方人才的职能缺乏,更谈不上整体教育水平和综合竞争实力的提升;六是金融业不发达。以农业银行为例,武陵山区农行二级分行6个,支行68个,在职员工5600人,2012年各项存款余额660亿元,各项贷款480亿元,中间业务收入2.8亿元,经营利润5.4亿元,人均占有量都远远低于全国农行系统平均水平。机构网点不足,服务功能退化,经营结构、客户结构不合理,不良资产占比高,历史包袱重,员工年龄老化,素质偏低,同业竞争力不强等都成为制约该区域金融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近年来,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问题已经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经济高度整合的一体化是一个地区参与国际经济分工合作及竞争的主要力量和阵地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党的十七大报告也提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加强区域经济合作。在全国“两会”上,武陵地区政协委员联名签署的一项议案,建议国家设立武陵民族地区统筹发展试验区已引起国家有关部门重视。国家发改委组织武陵山区经济协作区发展规划调研组进行专题调研,目前,国家已经批准正式建立武陵山区试验区,这为武陵山区未来一体化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政策保证。未来武陵山区经济、社会整体发展为武陵地区区域金融合作提供了可能、条件和广阔空间。
二、武陵地区区域金融合作的必要性和基本条件
武陵地区作为我国内陆中西结合部最大的少数民族聚居区,是中国区域经济的分水岭。该区域具有较强同一性和相对独立性的区域经济,在资源和文化方面有着巨大的相似性和互补性,加强该区域内部金融合作,构建区域金融合作发展模式,对促进区域金融业发展、缩小与外界的差距和增强区域金融整体竞争力都有重要意义。
加强武陵地区区域金融合作的必要性在于:一是有利于消除行政分割造成的政策层面上的差异。目前武陵地区多种政策交叉,造成管理体制不顺,从外部看,财政、税收等方面的政策差异很大,金融业内部信贷政策、考评模式、产品营销、资源配置、资金价格及干部员工管理、福利待遇等方面存大诸多差异,由于同一区域出现的政策和制度方面的差异,不可避免地会导致政策比拼,资源争夺,心理失衡等消极现象,影响区域金融的科学和协调发展;二是可以协调区域利益关系。武陵地区金融业由于各自利益主体不同,势必都为其辖区利益展开角逐,以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但由于区域内封闭和条块分割,势必造成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只有形成互利互惠、优势互补的区域内协调机制,才能避免无序竞争,步入快速健康发展转道;三是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武陵地区由于自然资源的同性,导致工业经济的同质性,但在信贷扶持上,都打阵地战,出现资源浪费,“小而全”,生产力水平不高,竞争力不强的现象。很有必要建立区域协作关系,在统一认识、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的前提下,共同承担开发资源与保护资源的社会责任;四是有利于增强区域竞争力。加强武陵地区区域金融合作,可以为建立武陵地区金融圈,配合目前实施的“武陵经济协作区”发展战略,统一规划,统一布局,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优化利用,增强市场竞争力;五是有利于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武陵地区是一个民族聚居区,民族团结、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同等重要,加强区域金融合作,有利于打破因行政区划造成的壁垒,实现资源共享,风险共担,利益均沾,开放绿色通道,形成统一的金融大市场与良好的发展软环境;五是有利于区域合作模式的创新和发展。加强武陵地区金融合作,构建一体化的农村金融市场,是跨省跨区域协作的新模式,可以为区域内其他行业和其他同性区域的发展提供参考作法和经验。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