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网络上看到一则新闻,9月27日,广东省茂名市一名七旬老人因子女代为取款受阻,被要求本人到场,却突发中风,死在了信用社的营业厅内,造成了不良影响。事后,新垌信用社5人受到了处分。看到该新闻的好多社会人在问:信用社的制度真的那么死吗?信用社的人真的那么没有人情味吗?
由此,我不禁想到了我们的农信宣传和网络舆情反响问题。就像我们农村信用社内部有人认为的那样:这事发生在广东,离我们去之甚远,不管我们的事。
这样的事真的与我们不相干吗?非也。身为农信人,尤其是农信领导干部,必须要通过这件事情看清事件的本质、看到网络媒体的爆发和辐射效应。因为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网络媒体特别是手机无线网络的飞速发展,已经超越报纸、杂志、图书等传统媒体对民众的响。它能够将传统的信息传播的黄金24小时迅速缩减到40分钟甚至更短,使更多的突发事件通过微博、微信等载体演变成了“现场直播”,让更多的网民能够在短时间内接收到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可以说,谁最先占有信息,谁掌握的信息最全面、最准确,谁就获得了主动权。农村信用社在日益发展壮大的今天,正越来越多地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未雨绸缪做好舆情管控工作已愈显突出。因此,研究和制定一套高效、准确、迅速的舆情监测和处置机制,确保农村信用社各种舆情均处在可监测和可控制的范围内已显得非常必要。下面,笔者就强化农村信用社舆情监测工作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当前网络媒体和网络舆论的传播特点
信息发布的易入性和便捷性。网络媒体对任何人都是开放的。每个人都可以借助网络媒介成为网络信息的发布者。每个人又都可能成为网络信息的传播者和受众。因为成为一个网络信息发布者合成为一名网络信息传播者或受众,仅仅需要一台电脑或者一部手机而已。
信息传播的迅速性和突发性。每个网络资源拥有者(如拥有一台电脑或者一部手机)都会或多或少的拥有一定数量的阅读者或粉丝。这个人一旦发布了相关信息,都不可避免的引起一部分人的关注与共鸣,形成了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千万的辐射和带动效应,从而迅速形成强大的舆论声势。
信息种类的丰富性和广泛性。因为每个网民的关注点不同,即便对同样的事件也会形成千差万别的意见和看法,致使网络舆情内容丰富、风采各异。又因为网民素质、经历、年龄、知趣等等千差万别,也会对同一事件产生各自不同的意见和见解。再加上网络本身处于相对隔离的状态,人们可以在这一互不认识又能互相交流的环境下畅所欲言、尽情发挥,只是网络舆情更加丰富多彩。
信息传播的两面性。通过网络,人们既可以获得急需的信息,也可以发布相关的看法和意见。这样,网络舆情便充满了多样性和不确定性。有的人会利用这一开放性的平台达到自己的特定目的,有的人也会借机发泄自己的一些片面认识和思维倾向,进而误导受众,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
二、当前网络舆情工作所面临的问题
认识上的不适应。近几年因为网络下马的官员不计其数,有的人就出现了“鸵鸟”心态,躲网、怕网的心态悄然滋生。
能力上的不适应。对于网络,有的人不能与时俱进,对网络不学习、不研究,遇到网络舆情事件便手足无措、不知如何应对。对于网络舆情的监测和管控知识也知之甚少,惯性思维以代替不了网络技术革命。
管理上的不适应。基于对网络舆情认识和能力上的不适应,在管理上也难免缺乏行之有效的应对机制,没有相关的人员去处理,没有建立新闻发言人机制,部门和部门之间各自为政、两套说法、两种解释的现象层出不穷。
三、对强化网络舆情监测的意见和建议
一是提高对网络舆情的认知度,既不“唯网是从”,也不“任网宰割”。一般情况下,人们对网络舆情、尤其是负面网络舆情有两种反应:一是反应过度,视网络舆情为洪水猛兽,讳莫如深,谈网色变,千方百计找关系托人情删除帖文;二是麻木不仁,对负面网络舆论不管不问、放任自流,任其扩散、放大。这两种反应皆不可取。正确的方法应该是:以恩报怨,以冷静报偏激,以容忍报非议,用耐心和实施把真相和前后过程、事情起因告诉大家,并诚恳地接受大家的批评和监督。这样做,既容易理顺群众情绪,又能对解决实际问题有所推动,可谓益处多多。
二是充分认识和发挥网络优势,使网络舆情化敌为友、为我所用。网络在信息传播上拥有着传统媒体所不具备的优势,要适应并紧跟形势发展的需要,就必须积极主动的研究它、运用它,使它成为进行正确舆论导向和沟通客户的利器。要通过建立责权分明的网络管理部门和责任人,加强对网络舆情的监督监测,并通过适时回复和发布相关信息,始终掌握正确的舆论导向,使之服务于我们业务经营和改革发展。
三是建立机动灵活的应对体制,把握处置技巧,稳妥应对突发舆情。应对机制应掌握以下原则:一是分类分级原则,对不同的舆情等级类别制定不同的应对措施,强化舆情监测和研判预警,早发现早报告,疏堵结合;二是归口一致原则,有统一事件处置指挥机构和统一标准的处置方案;三是第一时间原则,在第一时间发布权威、准确的消息及回应,提高舆情处理的效率;四是态度诚恳原则,在发布消息及回应的时候,要确保情况的真实性,让读者看到我们的诚恳态度以获得谅解和积极配合;五是准确严谨原则,要严格审核拟发布消息的准确性,杜绝不发言、发空言、乱发言情况的发生,提高信息发布的权威性。处置技巧主要掌握快报事实、重报态度、慎报原因、续报进展的原则,同时在出现舆情接受媒体采访时还要掌握“三给三不给三不”原则。三给即是给笑脸、给热茶、给问候。三不给即是不宴请、不送物、不给钱。三不即是不接受无证记者采访、不接受电话采访、不接受办公室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