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供应链金融理论日渐流行,所谓供应链金融是指在对供应链内部的交易结构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运用自偿性贸易融资的信贷模型,并引入交易对手(含核心企业、政府、军队、医院等企事业单位)、物流监管公司等新的风险控制变量,对供应链不同节点提供封闭的授信支持及其他结算等综合性金融服务。供应链金融从资金流角度上将供应链节点上的参与主体联系在一起,搭建了新型的战略合作关系。
供应链金融最大的特点就是在供应链中寻找出一个大的核心企业,以核心企业为出发点,为供应链提供金融支持。一方面,将资金有效注入处于相对弱势的上下游配套中小企业,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和供应链失衡的问题;另一方面,将银行信用融入上下游企业的购销行为,增强其商业信用,促进中小企业与核心企业建立长期战略协同关系,提升供应链的竞争能力。
一、供应链金融的发展背景
供应链金融在近十年来得到迅速发展,主要是由于以下两个方面原因:
1.为企业融资开辟了新渠道。中小企业作为一种特殊的企业群体,对经济增长贡献具有巨大的作用,但由于其自身规模的限制,融资难已成为中小企业发展普遍存在的一大困境。
由于产业链竞争加剧及核心企业的强势,赊销在供应链结算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企业通过赊账销售已经成为最广泛的支付付款条件,赊销导致的大量应收账款的存在,一方面让中小企业不得不直面流动性不足的风险,企业资金链明显紧张;另一方面,作为企业潜在资金流的应收账款,其信息管理、风险管理和利用问题,对于企业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在新形势下,盘活企业应收账款成为解决供应链上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重要路径。
2.为银行开源新通路。供应链金融提供了一个切入和稳定高端客户的新渠道,通过面向供应链系统成员的一揽子解决方案,核心企业被“绑定”在提供服务的银行。通过供应链金融,银行不仅跟单一的企业打交道,还跟整个供应链打交道,掌握的信息比较完整、及时,银行信贷风险也少得多。
在供应链金融这种服务及风险考量模式下,由于银行更关注整个供应链的贸易风险,对整体贸易往来的评估会将更多中小企业纳入到银行的服务范围。即便单个企业达不到银行的某些风险控制标准,但只要这个企业与核心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稳定,银行就可以不只针对该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独立风险评估,而是对这笔业务进行授信,并促成整个交易的实现。银行通过供应链金融即可以拓宽传统业务又有助于银行控制贸易融资风险,以深发展为例,截至2010年6月末,深发展贸易融资授信客户将近7000 家、总对总合作核心企业将近100家、授信余额约1500亿、不良率不到千分之四。2009 年该行给予供应链中小企业的融资超过5000 亿,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二、供应链金融运作模式
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相应有动产质押融资模式、应收账款融资模式、保兑仓融资模式三种。
1.动产质押业务模式。融资企业在正常经营过程中,以其已经拥有的、银行认可的动产作质押,交由银行认可的监管企业进行监管,以动产价值作为还款保障,以融资企业成功组织交易后的货物销售回笼资金作为融资企业偿还我行信贷资金的第一还款来源,并在银行实现资金监管的融资业务。其业务流程如下:
2.应收账款融资。应收账款融资模式,是指以中小企业对供应链上核心大企业的应收账款单据凭证作为质押担保物,向商业银行申请期限不超过应收账款账龄的短期贷款,由银行为处于供应链上游的中小企业提供融资的方式。简单的说,就是以未到期的应收账款向金融机构办理融资的行为。其业务流程如下:
3.保兑仓融资模式。保兑仓融资模式,是基于上下游和商品提货权的一种供应链金融业务,该业务主要是通过生产商、经销商、银行的三方签署合作协议而开展的特定业务模式。这种业务模式,实现了融资企业的杠杆采购和供应商的批量销售,为处于供应链结点上的中小企业提供融资便利,有效解决了其全额购货的资金困境,同时也使得银行贷款的风险大为降低。其业务流程如下:
三、供应链融资存在的风险
当前,供应链金融尽管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中小企业受信中的道德风险。但是,由于供应链融资中的中小企业自身抗市场风险能力较弱,且供应链金融参与者众多,而且可能涉及不同的产业、技术领域,其运作存在的一些潜在风险不容忽视。
一是供应链自身风险,由于供应链金融的信用基础是基于供应链整体管理程度和核心企业的管理与信用实力,因此,随着融资工具向上下游延伸,风险也会相应扩散,如果供应链上某一成员出现了融资方面的问题,其影响会迅速地蔓延到整条供应链,而核心企业作为供应链的最大受益者一定会受到最大的影响。
二是运营风险。由于供应链融资要提供多样化服务,而且客户的需要也不尽相同,因此,银行需要根据不同客户的具体信息来量身定做金融服务,这就要求银行要能提供更加灵活的产品和服务。在扩大供应链金融运营范围,提供各种服务过程中自然放大了各种风险隐患。
三是企业信用风险。针对银行信用风险及企业的诚信往往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中小企业在采购、生产、销售数据等方面,可能对银行采取虚假或不实信息的行为,使银行无法获得真实数据,难以有效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无法降低资金的使用风险;供应链金融的主办或开户银行可能无法独立完成对供应链所有企业相关数据的调查和分析,也就难以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对企业的行业发展前景作出全面、准确的判断,从而不能准确了解供应链的整体情况,这将使其无法根据供应链成员的决策和经营,调整相应的信用贷款或服务方案。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