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 县域不少企业反映应收账款呈不断上升趋势,账款回收难度越来越大,从摸底情况看,企业之间相互拖欠现象较为普遍,对此笔者在咸丰县对12家企业进行了实地调研,分析原因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企业“三角债”总体情况
(一)涉及行业较广泛。在对咸丰县加工制造、建筑、房地产、旅游与批发等行业中12家不同类型企业开展的企业财务与融资状况问卷调查中发现,“三角债”问题在不同行业不同程度存在,各种类型企业均有涉及,其中加工制造业、建筑业、房地产业的三角债问题尤显突出。调查的12家企业中曾经遇到过“三角债”问题的占100%,目前仍然受“三角债”问题困扰的企业占比41.67%。由于流动资金的短缺,企业之间相互拖欠货款导致应收、应付账款较去年同期上涨幅度均在6%左右。
(二)债务呈总量上升。截止10月末,12家被调查企业完成销售收入34867万元,同比上升5.57%。企业应收账款5485万元,户均457.08万元,占销售收入比重为15.73%,较去年同期上升5.90%,;企业应付账款3150万元,户均262.5万元,占销售收入比重为9.03%,较去年同期上升5.87%。在调查中还发现:逾期应收账款1152万元,占整个销售收入的22.06%;超过一年的逾期应收账款650万元,占整个逾期应收账款的56.42%;应收帐款周转天数由去年同期的25天增加到40天左右,存货周转天数由去年的70天增加到90天左右。
(三)向小微企业转移。目前的“三角债”以经营性拖欠为主,且小微民营企业受“三角债”影响尤显突出,调查的企业普遍反映在今年经济效益不明朗的情况下,“三角债”问题导致企业“虚赢实亏”,使的企业投资收益和信心指数正逐步呈下降趋势。如恩施绿嘉侬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该公司为农产品加工小型企业,销售收入693万元,然而该企业应收账款高达686万元,应收账款占销售收入总额的98.99%,到10月末未收回一笔货款,致使企业经常资金短缺状态,无法进一步扩大生产经营。
二、企业“三角债”形成的原因
(一)融资难问题未能实现根本解决。流动资金紧缺是造成“三角债”的主因。在12家调查中小企业中,存在过资金运转困难的占比100%,存在货款回笼困难问题的占比66.67%。流动资金非常短缺的占75 %,较为短缺的占25%。从工业景气报表数据中显示,每逢企业生产总量景气指数上升的季度,企业流动资金的景气指数就下降,而企业在无法通过银行获得更多流动资金支持时,导致“应收而未收账款”及“应付而未付账款”增幅上升。
(二)市场需求减弱面临下行压力。受2012年以来经济放缓及市场不景气等因素叠加影响,对于处于弱势的县域中小企业来说,因其产品品种单一、质量不稳定、价格等因素在市场竞争中毫无优势可言。加之原材料价格上涨,人工费上涨,经营成本上升,以及原有的历史债务,盈利能力增长缓慢,加剧了企业间相互拖欠货款的现象。如咸丰县帮建辣子鸡有限责任公司,上半年实现销售收入643万元,同比降低52.51%。与此同时,应收账款数412万元,占销售收入的64.07%,比去年同期增加110.19%;应付帐款355万元,占销售收入的55.21%,比去年同期增加148.63%;该公司今年以来运营能力大幅下降,应收应付款大幅增长,无力偿还担保公司在县工行担保的贷款,其贷款抵押物土地与厂房,均归担保公司处置,现已处于半停产状态。
(三)过度市场竞争引发不良循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为在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就必须增加市场份额, 扩大市场占有率, 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出于扩大销售的竞争需要, 企业往往将赊销作为扩大产品销售主要方式,库存积压只要有机会就发货, 然后想办法寻找机会收回货款,利益的诱惑而盲目扩大投资,导致资金缺口形成断层,企业便挤占挪用应该付给其他企业货款,由此造成企业之间相互拖欠并形成不良循环。
(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仍不完善。在目前社会信用体系不完善的情况下,企业之间的诚信问题也是导致三角债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一些企业缺乏商业信用意识, 普遍存在着“能拖就拖”的思想,加上追讨欠款工作不力,致使另一些企业断了资金链,生产经营受到很大影响。在调查的12 家企业中,2012年业务往来合同履约率为100%的仅4家,占比33.33%,由于对方失信各种原因以及其他原因而无法履行合同的6家,占比50%,仅有2家企业由于自然灾害的原因而无法履行合同,仅占总数的16.67%。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