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24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国际货币与金融委会员(IMFC)第二十四届部长级会议在美国华盛顿召开。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出席会议,并在会议期间接受中外新闻媒体的联合采访。
记者:IMFC公报和多边(监督)报告称希望中国进一步推出刺激政策、促进全球增长,中国对此到底能做些什么?
周小川:中国今年的GDP增长率超过9%,我认为这有助于全球复苏和克服当前的困境。有些人可能认为增长率越高越好,比如15%甚至是20%,但这是不现实也是不可持续的。可以期待中国经济增长促进全球复苏,但这个增长率大概是在8-10%左右。我认为中国在促进全球复苏方面已经扮演了积极的角色。除GDP增长以外,中国还通过进口促进全球增长。今年,中国进口增长了20%。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这比GDP达到两位数,但进口是个位数增长要好。其他方面,中国海外投资也能促进全球增长。在资本不足的情况下,中国还增加了海外投资,这是很有帮助的。当然,海外投资也不能超过中国自身能力,毕竟中国还处于学习阶段,许多中国企业和投资者还在海外投资的起步、学习阶段。但总体上,中国对促进全球经济从危机中复苏和克服当前所面临的困境都起到了非常正面和积极的作用。
记者:近日金砖国家(BRICS)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已经表态,称BRICS会在必要时刻通过IMF或其他国际金融机构针对欧元区危机做一些必要的事。我发现实际上有四种选择,一是通过欧洲金融稳定基金(EFSF),二是通过IMF的新借款协议(NAB),第三是购入银行资本,第四是购买欧元区主权债。从中国和金砖国家的角度看,您认为哪些选择是更加可行的,哪些是可以排除的,哪些是最有效的?
周小川:我认为先要观察欧元区国家是否能落实7月21日决议,现在一些国家还在进行讨论,需要通过一些程序才能做出决定。所以在此之前,可以研究,但不好说下一步该如何去做。这当然要涉及EFSF作用问题,同时也有不少人认为可以讨论进一步扩大EFSF规模,而这些都需要欧盟和欧元区来进行决策。对于IMF来说也是一样。IMF有很多资源,如份额以及你刚才提到NAB。一方面大家做好研究和准备,另一方面也要有前提条件,即首先还是要看欧洲方面下一步如何做、做到什么程度。因此,你说的几种可能性都是存在的,但现在讨论还为时过早。
记者:当前的情况下,大家普遍认为欧洲的情况比美国更糟。那么我们的外汇资产多元化面临多大的风险?
周小川:多元化就是减少风险,其道理在于世界各国经济情况不一致,能够互补。基于这种考虑,多元化会降低总体风险。当然,在危机期间,也会出现一些经济走势同步的现象。但即便如此,不同的区域、资产、机构、国别和货币总体上仍是互补的,因此多元化可以减少风险。
记者:昨天参加了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研讨会,一位印度裔经济学者刚撰写了一本书,认为美国生活在中国经济支配地位的阴影之下。他提出的观点是,人民币在下个十年后或下下个十年开始时会超过美元成为主要储备货币,您是如何看待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我知道您不喜欢人民币国际化这个词,但是这毕竟是一个过程,何时人民币能成为世界上主要储备货币?
周小川:这取决的条件较多。首先,人民币在市场上的被接受程度取决于市场参与者,不是谁的主观意愿可以决定的。市场对人民币的接受程度又取决于改革开放的进程。如果改革的进程慢,那么货币的受欢迎程度会较低。第二,也受宏观经济持续性、稳定性、经济增长影响。在金融危机期间,有些国家经济困难较多,这时如果大家看到中国相对于这些国家宏观经济增长较好,可能会更愿意接受一些,实际上中国也有自己的困难。但经济都是周期性发展的,中国经济增长如能够持续、稳定,则十年、二十年之后人民币地位的变化就会比较显著。但从世界上很多国家的经验看,经济持续、稳定、较快发展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我们不能轻易地假设。当然,如果您首先假设改革开放到位、宏观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我相信人民币会更受欢迎,我们也希望做到这一点。但做如此长远的预测的意义不是很大,关键是把当前工作做好,在此基础上尊重市场参与者的选择。
1/4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