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城市分行在小企业贷款业务发展方面,以科学发展为统领,以安全发展为主线,以创新思路为突破,以“早、勤、建、查”为手段,使运城市分行小企业贷款业务快速发展。主要是做好了“四突出”:
一、突出“三个早”,做好客户的储备。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小企业贷款业务开办之初,市行领导站在转型发展的高度,对小企业贷款业务早筹备、早部署、早宣传,提早与客户达成合作意向,储备了一定的客户。一是在小企业贷款业务试点运行准备之时,就专门召开行长办公会议,“一把手”亲自组织小企业开办前的各项准备事宜,从机构人员、市场调研、制度流程、风险控制、客户储备、后勤保障等方面进行筹备,通过各部门和各支行的协同配合,很好的完成小企业贷款业务开办前的准备工作。二是结合运城市区域特征,把经营的主体确定为县支行,小企业中心作为中台业务处理部门,服务于各县(市)支行的市场开发。实现了“举全行之力、集全员之人脉”,为小企业贷款客户的储备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三是业务开办之初我们就把小企业的宣传工作纳入到工作议程之中,在当月进行了报纸、电视及户外媒体宣传。四是借助揭牌活动之机邀请市、县社会各界人员参加活动,并在报纸、电视等媒体上连续宣传小企业贷款业务,各县市也在市行小企业启动会的基础上,召开银企洽谈会,宣传我行的小企业贷款业务。通过一系列的宣传造势,让全社会都了解到邮储银行不仅有小额贷款,更有小企业贷款,提高了我行小企业贷款业务的社会影响力和认知度。
二、突出“三个勤”,提高贷款工作效率。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通过一年小企业贷款业务的开展,勤学习、勤思考、勤服务几乎成为我行与同业竞争的法宝。一是勤学习。小企业贷款业务需要运用的知识面广、知识点多,我们又没有经验,做第一笔小企业贷款时,客户经理在贷前去了企业六次。为了提高效率,我们一方面自学,另一方面向兄弟行、同业学习。同时针对薄弱环节,邀请专家授课。通过不断的学习培训,客户经理由以前需要一星期才能做好的调查报告现在三天即可完成,去企业调查的次数也由以前的六次减少到三次,有时只需要两次即可。二是勤思考。由于不同企业组织形式、股权结构、行业特征、经营模式各有不同,每拿到一个企业,在实地调查之前,我们都会从不同渠道了解这家企业的信用以及资金需求产生的原因。调查后综合分析该企业的各种能力以及可以授信的额度。三是勤服务。我行开办小企业贷款业务较晚,与其他金融单位相比,不仅缺乏工作经验而且缺乏优质客户资源,如何能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抢得一席之地,只有靠优质的服务来争取客户。在服务上,我行借鉴小额贷款“阳光、快捷、方便”的理念,不仅口勤、手勤、腿勤,而且严格执行八不准,形成过硬的工作作风和行为规范。客户十分愿意和我们合作,不少客户将我行优质的工作作风进行宣传,并推荐其上下游的小企业来我行申请贷款,增加了客户受理量。通过客户的口碑宣传,我行的小企业贷款业务取得了客户的广泛赞誉和政府部门的认可。
三、突出“三个建”,提升综合执行能力。
信贷能力是银行核心竞争力的体现。我行通过建体系、建队伍、建机制来提高全行小企业贷款业务的综合执行能力。一是建立以支行推荐为主的营销体系。支行长是开发专业市场、组织业务营销的第一责任人,支行长的能力决定着一个区域市场占有、业务发展、风险控制能力的强弱,是银行执行力或竞争力在这个县域的具体体现。因此,在小企业客户的营销上,各支行的行长和信贷部经理作为小企业贷款的营销主管,有利于业务拓展和风险控制。由于前期的思想到位、模式到位、政策激励到位、市场规模到位,各支行长都能亲自下到各企业进行营销公关,优质客户源源不断地上报到小企业中心,有的还把优质的个商客户推荐到小企业中心。二是建立小企业专职调查队伍。按照省行对小企业中心工作的安排部署,我行对各县不同层次的人员进行了三次专题的营销培训,使大家了解和掌握基本的产品要素和营销技巧。经过小企业中心与各县(市)支行的紧密配合,在元月初即在两个县成功授信,其它县支行也都积极上报客户,受理客户量成倍增加。但在授信调查过程中,我们出现了信贷员严重不足的问题,行领导及时确定了“1+1”的授信调查模式,即市行信贷经理作为主贷,各县的信贷员作为辅贷,上下配合,快速进行授信调查。为此我们在小企业中心新增两名信贷经理,并在各县明确一名小企业信贷经理,通过模式的建立和人员的配备,授信调查量有了大幅的增加,解决了调查跟不上受理的问题。三是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为促进小企业贷款业务快速合规发展。我行将小企业贷款业务纳入到贯穿全年的劳动竞赛中,同时完善了小企业贷款绩效考核办法,增强各支行及各级小企业贷款客户经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