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研究机构26日发布报告称,推动支付清算系统国际化是人民币国际化必不可少的一步,不断推动支付清算体系国际化,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应是中国央行今后的政策着力点。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发布的《支付清算蓝皮书:中国支付清算发展报告(2014)》称,从国际经验看,美元和欧元在自身国际化进程中,都十分重视为全球经济交易服务。世界经济一体化日渐加强,中国更面临跨境经济金融活动日益繁荣的挑战。因此,要在防范风险的基础上,不断推动支付清算系统国际化。
据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2014年数据,人民币已超过瑞士法郎,跃居全球最常用支付货币的第七位,这表明人民币国际化又取得进展,同时也对中国支付清算系统的国际化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发布会上,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李扬说,如同道路、桥梁作为经济运行的重要基础一样,不断完善升级的支付清算系统,将成为支撑中国金融现代化、国际化的“主动脉”。现代金融的核心功能包括支付清算、资金配置、风险管理、信息管理等,其中支付清算是最为基础的功能,承载着其他功能的实现。
蓝皮书指出,不能忽视的一点是,中国的支付体系处于蓄势待发的新时期——新的机构、工具、网络等已经形成,金融监测、监管目前需要实时更新,在防范短期风险的同时也需要长期战略性的规划,例如提高中国国内清算、结算机构的跨境清算、结算效率,以助推跨境支付的发展,以及支撑人民币国际化等。
蓝皮书认为,中国人民银行已展现了加快国际化进程的姿态和决心,如参与国际支付结算体系委员会(CPSS)、东亚及太平洋地区中央银行行长会议组织支付结算工作组(EMEAP?WGPSS)和东南亚中央银行组织(SEACEN)等国际组织,保持与相关金融管理局、欧洲中央银行的合作机制,积极拓展与周边国家的支付清算合作基础。但这些努力还处于起步阶段,尚未达到中国在世界的特定经济地位的要求,人民银行还应尝试在国际支付清算中发挥其主导作用,参与更多规则的制订。(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