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是人类的永恒主题。
拉丁文中“发展”的字根是舒展、展开之意,一般来说,发展指生物演变、成长的各个阶段。在社会学中,发展是从一种状态向另外一种状态的变化过程,这种新的状态在一些方面出现了进步。发展是对均衡的干扰,它永远在改变和代替以前存在的均衡状态。从这种意义上说,发展包括两个方面的基本内容:一是量的增长,二是质的提高,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如果只有量的增长,而没有质的提高,这样的变化就不能叫做发展,同样,如果仅仅注重质量的提高,在数量上停滞不前甚至下降,也很难称得上发展。
中国银行业很容易陷入增长的迷恋,首先,银行的考核机制也鼓励规模增长,按照规模进行排名,按照规模分配资源,按照规模考核干部,诱使银行管理者追求规模。其次,银行本身具有一定规模经营考核特点,规模能给银行带来优势,有了规模就可能支持大的客户,赢得客户信任,给人以信心,这常常成为追求规模的堂皇理由。
现在中国银行业正处于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经过多年的努力,经过剥离、财务重组、股份制改造、上市,中国大型银行正在走向世界,其影响力越来越大,又恰逢遇到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欧美银行受到重创,市值都排在了全球银行业的前面,这种情形大大刺激国人进一步扩张的情绪,银行仍会将规模作为自己的追求,对此银行管理者必须有清醒的认识。
有很多例子都说明一个道理,过分追求规模增长常常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伴随银行增长的,常常是大量的损失,效率底下,甚至是破产的陷阱。
在20世纪80年代,一些银行为了规模扩张,在贷款指标受到限制的情况下,发放大量绕规模贷款,事后证明,那些贷款绝大部分成为不良贷款。我们在发展业务的同时,我们首先要清楚了解借款人的信用状况、经营状况、管理状况和经营成果,要对贷款企业的贷款用途了解清楚,要到贷款企业进行实地考查,考查借款人的经营状况,是否有偿还能力。如果贷款发放出去,我们需要进行跟踪考查,考查借款人的每个月生产情况,销售情况等,这样有助于时时了解借款人的现金流情况,从而有利于督促借款人如期还款。
1999年以后,随着住房制度改革,个人住房贷款成为一个新的贷款增长点,有些银行为了规模扩张,下任务、分指标,在考核上推行买单制,办理一笔贷款给予现金奖励,结果产生了大量的假按揭贷款、假个人贷款。我个人认为如果想防止杜绝假按揭的发生。第一,核实开发商所提交的借款人的各项资料,对有疑问的资料进行调查走访,第二,作为银行工作人,我们自身必须要积极主动地强化按揭风险意识,必须做到“三亲见”。 第三,认真审查开发商的资信能力,“假按揭”形成的主要原因就是开发商为各种目的来套取资金,为此银行经办人员应提高风险意识,严格审查开发商的资信情况,对其资金实力、财务状况、信誉状况进行仔细审查。当发现其资金实力较低,尤其是财务状况不好时,要慎重与其合作进行按揭贷款。
现在,很多银行把信用卡业务作为发展重点,发信用卡成为规模增长的又一个热点,发卡对象的门槛一降再降,根本不考虑其还款能力,不考虑其信用状况。从未成年到80多岁的老人,从无业人员到诈骗分子,都在申请信用卡,一时间推销信用卡像卖白菜一样,便宜处理,清仓甩卖,这些荒谬可笑的场面被改编成小品在中央电视台的节目中播放,其带来的后果是出现了大量的无效卡。据统计,未激活卡等无效卡居然占总发行卡数的一半以上,信用卡成为套现、获取银行贷款的工具,信用卡透支形成的不良贷款近年来呈直线上升。我们应该控制持卡人总持卡数量,统一同一持卡人持不同银行信用卡的账,以免造成以卡养卡现象。然后,我们收单机构应加强对特约商户资质的审核,实行商户实名制,防止拓展不合规商户。收单机构拓展新特约商户时,应对特约商户进行现场调查,认真核实特约商户资料,商户资料至少应包括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或相关纳税证明、法定代表人身份证件。收单机构不得将个人银行结算账户设置为特约商户的单位结算。
虽然稳健并不是不要增长,而是要坚持不打无准备之仗,时刻注意了解自己的客户与产品,不从事超越自身风险管理能力与风险承担边界的业务。业务机会稍纵即逝,银行要在自己的风险偏好和能力许可的基础上,善于识别风险,合理承担风险,在竞争中“人无我有,人又我忧,人慢我快”,妥善平衡处理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只有那些稳健、保守的、能够守住风险边界的银行,才能走的更远更久,成为真正的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