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如一个韵味极致的少妇
正用多姿多彩演绎着无限风情
青瓦灰墙阁楼飞檐是她的韵脚
商贾云集货财辐辏是她的精魂
烟火万家众生百相是她的底蕴
让偶然走近她、解读她的我
在心头炸起一声春雷
涌起排排海浪
珍藏成一幅永恒的风景
去年的“三八节”,我行许多女同胞去怀化的洪江参观了古商城。有因故没去的姐妹听了大家的游历后仍觉不过瘾,非常期待地等着看我的游记,想随我的笔神游一番以弥补未去的遗憾。可我迟迟没有动笔,因为回来后就忙于出差以及其它事务,加之写文章要一气呵成,而商业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古商城,不是我三言两语就能表达清楚,所以一拖就是一年多。不过,我一直没忘自己的承诺,终于抽时间下笔以了却这一桩心事。
记得那天上午天气阴凉。离开码头,我们随着身材苗条、脸蛋儿漂亮的年轻导游,来到青砖高墙的古巷口,从古色古香的“洪江古商城”的牌匾下走进去,穿过那经纬交织、错落有致的巨宅大院,越过那蜿蜒迂回的老街古巷,古商城的岁月沧桑与豪门霸气扑面而来。恍惚之间,似乎时光倒流,我们仿佛翻开了她孤本厚重的历史书页,仿佛乘着古老的马车,嗒嗒嗒地跑进了漫长悠远的时空隧道,仿佛踏着湿漉、光滑的片石地板,走进了明、清市井生活的淡彩画卷。一路上,导游热情地为我们绘声绘色地讲解着古城的神奇与美丽传说。
洪江古商城起源于春秋,成熟于唐宋,鼎盛于明清。她位于沅、巫两水交汇处,四周层峦叠峰、群山怀抱,背山面水、坐绿拥翠。洪江因得天独厚的水运条件,自古以来就是湘西南重要的驿站和繁华的商埠,明清时期以集散桐油、木材、白腊、鸦片而闻名,发展成为万商云集、舟樯林立的繁华闹市,曾被誉为“七省通衢”、 “湘西明珠”、“小重庆”、“小南京”、“西南大都会”。犁头嘴又是精华荟萃之中心,曾流传着“汉口千猪百羊万担米,比不上洪江犁头嘴”的歌谣。当年洪江有3万多人口,其中有近一半人经商。据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王炯《滇行日记》记载,洪江已是“烟火万家,称为巨镇”。沈从文也在《常德的船》中写道:“在沅水流域行驶,表现得富丽堂皇、气家不凡,可称为巨无霸的船只,应当数洪江油船这种船多方头高尾,颜色鲜明,间或有一点金漆装饰,尾梢有舵楼,可以安置家眷。大船下行可载三四千桶桐油,上行可载两千件棉花,或一票食盐。用橹手二十六人到四十人,用纤手三十人到六七十人,必待春水发后方上下行驶,路线系往返常德和洪江。”遥想当年的洪江,可谓是千帆竞发、商贾骈集,一派热闹景象。
整个街巷曲折幽深,全用青石板铺就,光亮可鉴,恣意穿插,绵延数公里。我们踩着苔藓苍苍的青石板,行走在高低错落、宛若迷宫似的“七冲八巷九条街”之中,一路上,油号、米铺、绸庄、报馆、银行、镖局、学堂、戏台、青楼、烟馆……时光似乎凝固在上世纪三十年代的某个电影中。耳边隐约响起商贾云集的喧嚣,而张择端的那幅《清明上河图》,在我的脑海里渐次清晰起来。这上百个作坊,近千家店铺,以及数不胜数的宫殿寺堂,共380余栋明清古建筑,总建筑面积近20万平方米,就算我们走一天,也游览不完啊。其规模之大、气势之雄、建筑之奇、保存之好确为国内罕见。石板路边,青石门坊上刻的康熙至民国年月的牌匾、楹联、石雕、石刻、题字等随处可见,三角形、长方形的古代彩色旗幡、一串串大红的灯笼,在青瓦灰墙的门外飘扬,有一种古韵缭绕的悠悠风情。那弯曲悠长的青石巷、错落有致的石码头、风格独特的窨子屋,随处可见的老商号、古作坊,以及斑驳的高墙、落寞的太平缸,都在向世人展示着曾经拥有的辉煌。在这里,洪江,一座活生生的城市,一个尘封千年的商业之都,就这样像一幅隽永的画卷,在我们面前栩栩如生地展露开来。我感叹地在门前的石凳上坐下来,我抚着那早已剥蚀、长满青苔的砖墙,触摸着已被一代又一代人抚得光滑可鉴的石狮、门墩上的石鼓,凝视那缀满铁钉、早已锈蚀的沉重门页和镌刻在灰墙上的文化遗迹,仰视那巨贾富商气势恢弘的豪宅,仿佛置身在洪江古商城远古的历史文化画卷之中,惊叹于民族商业的悠久,感受她昔日的繁华,领略她蕴涵的厚重文化。姐妹们纷纷用相机记录下古城的历史,感受古城的心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