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婺源,有“五岳归来不看山,婺源归来不看村”的说法。“青山清水清泉,难得一方净土;徽俗徽建徽戏,自有千年古韵”是婺源的真实写照。走在乡间,一要看村,二要看宅。只有看到这些,才可以真实感受“千年古韵”的魅力。在告别号称“江南小周庄”的李坑之后,我们前往思溪村,探究一下她透露给我们的,又将是一种什么样的气息?
当我们乘坐的大巴车在思溪村口宽阔的停车场停下时,已是近黄昏了。不知是天色已晚还是她被养在深闺,这里完全没了李坑的熙熙攘攘。当地导游小姐带我们沿着村口的青石板阶梯往下走,一边介绍思溪的历史:思溪建村于宋代的1199年,已有800多年的历史,村里的居民是为逃避战乱,从山东济南的泗水迁移指此的,故给村子取名泗水。因环绕村子的泗水河形呈鱼状,加上村里的居民百分之八十以上都姓俞,跟“鱼”谐音,鱼遇到死水(泗水的谐音)自然不利于发展。于是取鱼思溪水之意,将村子改名思溪。思溪村人几乎家家户户都经商,明末清初时期,就是徽州商队的劲旅,他们致富后买田造屋,光宗耀祖,故村子被称为“儒商第一村”或“徽商第一村”。导游还风趣地说,这里可是拍摄电视剧《聊斋》的外景地,剧中女鬼吞吃血淋淋的猪心的镜头,可否还记得?村中道路杂,大家这么多人千万不要走散,免得被留下来陪女鬼哟。我觉得“思溪”这个名字很好听,清雅脱俗, 诱人无限幻想。
我们走下来尚未进村, 先被这样的一道风景吸引: 脚下恬静的小河,对岸亮丽的油菜花,再配上背景深沉的马头墙,对比鲜明。 村子三面环山,一面临河,玉带似的河流环绕着村子淙淙流过。河上一座两孔的廊桥连接着小村的两岸。岸这边,仿佛依然可以感受到外部世界的影子;岸那边,则完全是属于村民的心灵净土。
走上长22米、宽3.8米的廊桥, 一阵微风吹来,甚感惬意。此桥名叫“通济桥”,建于明代景泰年间,距今有五百多年历史。桥身平直,河中央有一桥墩支撑桥身。桥墩的前端砌成半截船形,俗称“燕嘴”。嘴口立着一根小小的八面石柱,柱身刻有佛像和经文,称为“如来佛柱”,担负起保境安民的重责。按风水的理论,思溪的西面山的高度不够,要在村的西南角,建塔或者修庙。而在村口的门户上修庙“阴气太重”,故思溪人安排这样一个镇物,为的是:“村里的灵气不要外泻,村外的邪气不要进来”。墩尾有“河神祠”,供奉的是治水的禹王牌位。桥上部有木椽青瓦结顶,廊内两侧设有桥栏靠凳。桥面和回廊用杉木建造,绝无雕饰,古朴苍然。
古桥,其实是衡量一个古村落历史地位和文化的重要象征。通济桥的建筑很有特色,整座桥上找不到一枚铁钉,而是用一根根木钉接合着。这是因为用木钉接合,木头是同一属性的,在振动中伸缩相同,整座桥不至于松动,但如果用铁钉,看似坚固,人长年在桥上行走,桥就容易松动、倒塌。如今多少年风风雨雨过去了,榫头之间依然紧密牢固。河中的桥墩之所以砌成尖尖的船头形,是利于分水,以减少水流对桥墩的冲力,确保大水来临时桥不被湍急的洪水冲垮,同时也便于排放木筏。此桥不仅方便于两岸的居民,盛夏时桥上凉风习习,村人还可以坐在两边的靠凳 上赏景纳凉,同时还是村子的“新闻发布中心”呢。
过了小桥,展现给我们的是一个不同的世界:思想上完全与尘世隔绝的净土,结构上保持着完整历史风貌的小村,让每一个外来客充满疲惫的身心都可以得到洗礼。
导游边走边说:整个村落以明清古建筑为主,村落内以青石板铺地,古建群背靠青山,面临清溪和稻田,四周都是绿地,村庄与秀水青山优雅的自然风光融为一体。村内的建筑大多为明末清初时期所建,现存三十余幢,主要有敬序堂、振源堂、承裕堂、承德堂、百寿花厅、七叶衍祥、银库等,堪称中国建筑的瑰宝。在婺源,这片罕见的商宅群与官宅建筑颇有不同,官宅讲究气魄,而商宅注意实用,处处反映主人对财富的期盼。思溪民居建筑的显著特点是屋里都有天井,商宅的天井设计为“四水归堂”,隐喻“招财进宝”、“天降洪福”、“财不外流”,商业文化在天井建筑中得到完美体现。这里的宅院,还通过透雕、浮雕等装饰门罩,显现一个“商”字,显示宅院里主人的聪明与智慧。
我们从远处看这些古民居,在外观上是大面积空白的一片粉墙,粉墙上嵌有几个高低有序的小小洞窗,形成整体与局部、面与点的对比效果,体现“道法自然”的意蕴,里外墙着重采用了马头墙、山墙的建筑造型,尤其是马头墙屋的檐角飞翘,勾画出民居墙头与天空的轮廓线,增加了空间的层次韵律美,仿佛一幅充满诗意的水墨画。
我们走近村落,有几幢房屋一眼望去,果然整个大门结构很像一个“商”字。民居建筑风格多为一层至三层穿斗式木构架,四周风火山墙高高围起。有的门外非常奢华气派,门上方的门罩用重瓦铺垫,形成翘角飞檐。商宅的大门都是石库门枋,水磨青砖门面,精雕细刻,非常别致。房内的平面布置常为三开间,内分前厅、后堂、厨房,前后均有浅天井。方柱石基,格扇门窗,青石板铺地。正厅的长条桌案上,无一例外地在中间摆着一台自鸣的马头座钟,左边一个瓷瓶,右边一面镜子,取意为钟声瓶镜,即(终生平静)。这里的年青男子少年时期便纷纷外出学做生意,闯荡世界,不混个功成名就、衣锦回乡就难回家门,这种冒险与奋斗比现代人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然而他们的家中,依旧摆着“终生平静”,也许人的一生就是这样矛盾,明明想过平静的生活,却总在不停地劳苦挣扎。在后堂,常有一大水缸,谓之“太平缸”。这或许是在大起大落的商场上搏杀后的一种心态折射吧。
我们来到“银库”屋。徽商有一口号:“为天下人生财,济天下苍生”。这里就是徽商们专门为此而修造的藏银库房,他们捐献经商盈余的银两,纳入并支派于此。银库建于清代中叶,存放的银子都是用来办学、建桥、赈饥救灾,反映了思溪自古扶贫济困的民风。银库里面的后堂到厨房,也即房屋外面墙体临街那一面的墙壁,全是用厚大的青石板修建的加固围墙,以防止窃贼挖凿;外面的墙壁是圆形的设计,都是为了防御强盗窃贼的入侵。大门里面用木板在屋里沿墙体再立一道护墙,为的是小偷在砸墙的时候声音会传出来。窗户是里面大外面小类似于“气窗”,既便于屋里的人观察室外情况,又防止了盗贼从窗户进入银库。
屋内空间很高,一楼墙壁排满了许多图案丰富、气派精致的木雕格窗门楣,二楼回廊下面一根粗壮横梁上还雕有“双龙戏三龟”的图案,神态逼真、惟妙惟肖。在这高高的屋梁上、难以看真切的地方,却费了如此大功夫,在前人的心肠里,这该是家中吉祥、图腾的位置吧?它是屋子的光彩,是屋子的尊贵。屋子的上方有一个天井,这是徽派建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是采光、通风。同时它还有一层含义,即是把人和天衔接起来——“天人合一”,也就是说不管任何生物都不能脱离大自然而独立存在。同时,在徽州人的眼里,水源就是财源。故天井四周的屋檐向内倾斜,这样天上的雨水就可引入自家的院内。为了既让财进家门,又不让屋里成为泽泊,天井下便有一个小水池,并早就挖设好了地下沟渠引水。下雨天水就会从天井落入缸内,称之为“天落水”,蕴涵着“天降洪福”、“财源滚滚而来”的意思。雨水落地之处颇有讲究,形似门锁,意味着锁住财运。我们看到护墙边上,搁了一个很大的“镇宅缸”,寓意“肥水不流外人田”,缸底散落着游客丢进的硬币,看来愿者上钩的还是大有人在。此缸有两大用处:一是可以消防;二是可以预测天气,如果缸里的水清澈见底就会放晴,如果缸里的水浑浊,就代表要下雨了。再看地上的下水道孔,也被凿成铜钱样式,意味着遍地是钱。古时候人们疏通下水道的办法,是在下水道里养一只千年乌龟。乌龟在下水道里爬来爬去,下水道就永远畅通无阻,而且乌龟能吃虫子,又意味着长寿,看乌龟探头还可知天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