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北一家小店,一位大陆游客W看中了一套非常漂亮的茶具,合人民币两百多元。店主骄傲地告诉W,这是他的团队自己设计的,得过台湾最高设计金奖。W请他给包起来,他却认真地从里面抠出一个小茶杯说,这个杯子当摆设,设计感很强,但用来喝水会很烫,您考虑一下要不要。W遗憾地放弃了,又看中一个不到一百元的小茶海。店主又提醒说,这不是台湾设计,我知道很多人来这里是要买台湾原创产品的。这让W很惶惑地问店主:你还要不要卖东西?店主说正因为我要卖东西,才要说清楚,否则我卖的东西烫了人,人家会说我不诚信,生意也不会长久,我是要开百年老店的。最后,W买了一把非常好的柴烧壶,很贵,上千元。但W很高兴,因为他买到的是台湾最好的原产地的产品,而店主也很高兴,把东西包好送客人出来。
这位店主因为说实话没有卖掉百十元的东西,但是游客因为对他的信任和尊敬,最后买了一千多元的东西。现实地讲,诚信没亏吃。再从高远一点讲,这位游客自然而然地成为了该店的义务宣传员。
银行是经营货币这一特殊商品的企业,也是“做生意”,要赢得客户,也必须诚实守信。联系到我行的产品营销,有些员工为了做出业绩,急于求成,对产品的长处侃侃而谈,惟恐讲得不够不透,甚至言过其实;而对产品的不足则避而不谈,生怕让客户知道后影响其购买。其实这是产品营销的一大“忌”。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金融产品也不例外,不可能十全十美。因此,在产品营销过程中,既讲明优点,也适当讲明缺点,更会令人信服并产生好感,从而增加客户的信赖度,也更能打动客户的心,激起其购买欲望。如果一味地将产品吹得天花乱坠,反而降低了可信度,营销效果会适得其反。而且,如果靠隐瞒缺点而将产品推销出去,必定隐藏着售后纠纷的风险,一旦出现售后纠纷,银行及其员工则处于不利地位,甚至惹上官司,应当尽量避免。当然,在向客户实事求是地介绍产品的缺点时,还有个说话艺术问题,不妨来点风趣、幽默、调侃,讲得恰到好处,以避免客户产生逆反心理。
无论从建设诚信和谐社会的大道理衡量,还是从实现银行自身利益的需要出发,诚实守信都是我们的基本底线,必须一以贯之。千万别做那种一锤子买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