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佛经故事:长寿王
《六度集经》中有一则故事。主角长寿王仁政爱民,其国财富民丰,引来邻国贪王的觊觎,出兵侵夺。获悉敌兵压境的长寿王,不愿祸及百姓,遂舍弃王位,与儿子长生遁隐山林。贪王坐拥长寿王的国土,并重金悬赏捉拿长寿王父子。长寿王为义助远来依投的梵志,自愿舍身让梵志获赏,为贪王所执。贪王公开火烧长寿王,以逞己能。临死前,长寿王惊见乔装的儿子长生,乃仰天宣示其以仁为诫的遗教,冀长生能以德报怨。但长生决意复仇,潜入大臣家为仆役,取得贪王赏识,并成为其贴身侍者。一次伴随贪王出猎中,长生刻意让贪王脱离随扈,并迷失山林。待贪王熟睡之际,长生拔剑欲偿宿愿!下手之前,长生忽忆父命,理智驱使他按剑不动。正巧贪王突从噩梦中惊醒,长生佯言安慰,贪王复安然入睡。如是者三。长生最终决心尊奉父亲仁诫原谅贪王,便主动向贪王坦陈心迹。贪王被其父子仁行所感,幡然悔悟,将国土归还长生,两国并义结为兄弟之邦。
二.哲理故事:大臣分羊
古时候,一次皇帝下令赏赐朝中大臣每人一只羊,但负责分羊的大臣却犯了难:因为羊有大有小,有肥有瘦,不知怎么分才能让大家满意。这时,一位大臣从人群中走出说:“这批羊很好分。”说完,他牵了一只瘦羊,高高兴兴地回家。众大臣见了,纷纷仿效,于是难题迎刃而解。第一个牵走瘦羊的大臣既得到了大家的尊敬,随后也得到了皇帝的重用。
三.职场故事:吃亏的真真
真真从学校毕业,与同学们一起被分到一家由“婆婆妈妈”占据领导地位的国营单位,大家都觉得有点不爽,但真真与她们很快就融成一片了。单位吃年饭,妈妈们都把自己的小孩子带来玩。一班没有结过婚的女孩多出于礼貌过去逗孩子几分钟,吃饭的时候,大家都躲得远远的,生怕孩子的油嘴油手弄脏了自己。真真却不然,她看起来是真心实意地喜欢那些孩子:她坐在小孩子旁边,喂他吃饭,给他擦鼻涕……她成了孩子们最喜欢的阿姨,妈妈们也同她结成了好友。逢年过节,单位里照例会分一大堆福利,真真的父母不在上海,她有充分的理由把年货都送给组长王姐。后来,当领导来征求王姐对新分来的一群大学生的意见时,真真的分数最高,领导通过王姐最早认识了真真。真真是同学中最早买车买房的,也是分到单位去的同学中升职最快的。
四.两会故事:省委书记点唱《吃亏歌》
2012年3月11日上午,全国人大河南代表团分组讨论会上,省委书记卢展工点名让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濮阳县西辛庄村党支部书记李连成唱《吃亏歌》,并点评说,有了“能吃亏肯吃亏常吃亏多吃亏”的干部形象,才能像唱词里说的那样——“工作才能往前推”。卢展工对《吃亏歌》情有独钟,在多种场合阐释吃亏的人格内涵。他曾向演唱者贾文龙请教《吃亏歌》,并曾在一次活动中献唱。2010年9月,河南商报率先报道了这件事,在社会上产生强烈反响。卢展工专门就河南商报报道阐述说,这个《吃亏歌》,是用很质朴的语言,也是很精湛的语言,把领导干部所应该把握的要害问题,点出来了。
五.吃亏是福,你信不信?
佛经中长寿王父子、古代牵走瘦羊的大臣、职场中的真真以及现今最基层的党支部书记李连成等等都是吃亏的典型。他们能吃亏、肯吃亏,终就收获回报。《老子》云:“自胜者强。”真正的强者不是打败别人,而是战胜自己。佛法称“贪、嗔、痴”为三毒,古德认为“嗔习”最不易除,所谓:“二十年治一怒字,尚未消磨得尽。” 外在的敌人或可用武力消灭,但是内在的心魔则有赖深刻的自省、清明的智慧与果断的决心,才能降服。愿意吃亏之人,必存原谅之心,也就战胜了嗔恨的心魔,生命也因此更自主、自在与自由。印度圣雄甘地曾要求自己不要怨恨任何人,他说:“我知道这很难做到,所以用最谦恭的态度,尽量达成这项自我要求。”谦卑的人比较无我,无我的人包容性大,就能善待一切。
吃亏是福,藏匿着天理人欲的平衡,所要揭示的是天底下的人事人理,到头来是没有输赢,都是因缘果报的轮回。个人的理解,要想将吃亏是福作为人生信念来守持,可参佛理的三世说:轮回就是一种平衡方式,一时平衡不了,就有一世的平衡,一世平衡不了,就有来世的平衡。管理与运作人生,说到头就是一个找平衡,不是静态平衡而是动态平衡。五行之说讲究生克制化,生克制化,意味着一生有亏吃,同时有便宜占,意味着有人恭维,也有人诋毁,意味着有委曲,也有舒展,这才是正常、完整的人生。不过这只是相对于静态结构而言,不能作为事后的自我安慰与解嘲的理由,关键在于要有主动思维,在动态中利用这一结构原理去操控它,从而实现想得想失的置换。
在笔者看来,该吃的亏一定要吃。在亲朋好友的交往中,有些经济上的事情,吃点亏无所谓;但是,涉及到自己的人格、做事的原则,那就绝对不能妥协。 “风物长宜放眼量”,着眼于某一时、某一点上是吃亏,可是从长远看,其实不见得就不是福气。事实上,并不是所有亏的后面都藏匿着福报。亏,有许多类型,其一,在正常正大的博弈场面上,运气不佳、技不如人只是技术和运气之亏,此类亏的后面不太可能藏匿着福。其二,出于事先心理预期的设定,总认为该得到这样或那样,但结果与预期有了距离,认为自己该得到而没有得到,从而认定自己吃了亏,这不叫亏,而是自己心理预期的设置有问题。有些亏是抵挡不住的,是无法控制的,不是因为人为的过错所招惹,而出自规律、定数,属于被动性的无法无奈之亏,此亏不吃不行,应坦然迎之,释怀以对;而有些亏,是为了得到或捍卫这样或那样,是主动性的亏,可称之为代价或成本,是可以控制的。至于什么样的亏,才掩藏着生命的福祉,需要细细地琢磨和感悟。
吃亏是福。至于你信不信,我反正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