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阳节已经很有些时日了,虽然花开了又谢了,这江南早熟的杨梅也已经鲜艳于市,可是盛夏绵绵的烟雨却不时给人带来些许寒意,就好像春雨总在夏日里缠绵,不肯离去似的。
不知怎的,迷朦的烟雨总会使我想起故乡村口的那座风雨桥亭。那其实不过是一座乡村里极其普通的风雨桥,全长不过20来米,木质的桥身,上面覆盖着青瓦,桥的两边各有一排供路人休憩的木板。亦桥亦亭,连通着村里村外,同时也把希望和梦想延伸向远方。
小时候,坐在门前的阶除上,眼睛总是会朝着它的方向瞻望,不用说那是在期盼着一份新奇或是惊喜。已经记不清是什么时候第一次跨过它走出山外,也记不清第一次在山外到底看到了一个怎么不一样的世界,只知道带着满身疲惫回家之时,远远望见它的身影父母告诉我,快到家了。于是,我就这样将它与家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也让我第一次感觉到了居于大山和走出大山的艰辛与不易,后来我还知道,这种感觉绝对不只是我才有,所有的走出大山的人都有过,而且永生难忘。
一次,我的一位早已跨过它走出村口,走到省城,走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的同乡,跟我谈起了他一次难忘的经历。那是某年大雪冰冻之时,为了求学,年少的他带着妹妹在冰雪中深一脚浅一脚,跌跌撞撞地走出大山的时候,小憩于桥亭,心痛地看着妹妹被跌撞得青肿的脸,满眼的泪水和满脸的汗水,浇铸成了一个信念:“妹妹,我们一定要这样走出去!”多少年了,他早已将那个信念变成了对于山里孩子来说甚至有些令人骄傲的现实,可当初风雨桥上兄妹相携,向命运叫板的刻骨铭心的那一幕,永远都定格在他的生命里,甚至随着年岁逐增,倒反更加清晰可见。
风雨桥似乎是只有山村才有的风景,唐人的水墨里就常有它的身影,而它如果出现在旷远的平原或是渺茫的水乡,那一定是极不相宜的。它就这样,让无数的山里人魂牵梦萦,甚至遐想联翩。它是希望,也是港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