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以后,当我们回首1978年时,会发现当时的改革开放如同一个轰轰烈烈蜕变和成长的孩子。它是一种趋势,也是一股力量,而如今,它已经三十岁了。三十岁,真正的而立之年,理想与现实的交融,计划和实际的磨合相辅相成,让它慢慢由胚胎细致出落,初具轩昂,而与之相伴的是整个社会的翻天覆地的大变化。在这个亦疾亦缓的巨变中我们清晰地见证着它蜕变的轮廓,一步一步,一点一点……
印象中的黑白电视成了最尊荣的回忆,类似的物品还有父亲骑过的那辆黑色的“永久”自行车,甚至还有偶尔上门的乡间“赤脚照相师傅”……,一切都因那个特定的时代背景而变得稀奇和珍贵,并成为了一种标识,见证着物物的变迁,事事的转易。
会在回想起父亲那辆黑色“永久”时连同想起那条窄小弯曲的泥巴路,而今,记忆中的那条小路再也寻不着踪影,取而代之的是一条平整宽阔的水泥大道。虽然路好走了,父亲的“永久”却早已光荣地下岗了。它没能够真正地永久下去。这让我明白,这真的是一个正在急速发展的时代,每件物品都不可避免地拥有了时效性,而且更新换代的时间越来越短,越来越快,越来越让人目不暇接。
再往深处回想,竟仿佛闻到了久违的柴火饭香。二十世纪的尾巴上,液化气灶对很多家庭来说还是一种奢侈的享受,最常见的仍然是触目可及的藕煤、柴火以及袅袅炊烟;而今,太多融入高科技的产品正以一种铺天盖地的态势注入我们的日常生活,让改变和成长势不可挡。我们可喜地关注着这一切,当社会不断进步,当物质开始充盈,当我们慢慢长大,我们这群80后的孩子也开始用自己亲历的视角来解说这一切了。
小时候写过很多关于歌颂改革开放的作文,老师会教我们千篇一律的内容和格式。那时候还小,觉得诸如“巨变”、“日新月异”等字眼只不过是从老师嘴里蹦出来的感叹罢了,而很多年后再回顾时,我们已经可以用更深刻具体的认知来进行诠释。老师有老师观察的角度,我们有我们成长的视野,在彼此间延续的是铿锵不断的三十年璀璨光阴。
2008年,当北京的夜空被流光溢彩的焰火衬托得云蒸霞蔚时,当传承数千年的文明在气势恢宏的鸟巢中被演绎得大气磅礴和无与伦比时,我们更清楚地看到了一种与时俱进的朝气。新与旧、过去与现在,在这个奇迹传颂的年代正融洽地过渡和衔接着。
三十岁,一个足以让人变得成熟的年龄。而对于一个亟待发展的民族而言,三十年的光辉历程正让他成长为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让人充满信心和憧憬,这个民族正以它疾速的步伐、坚定的姿态向世人昭示它火热的激情和蓬勃的力量!
三十年云卷云舒,三十年潮起潮落;
三十年励精图治,三十年旗帜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