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言:“前车覆,后车诫。”任何“亡羊”事故的发生,虽然其表现形式千差万别,但只要认真观察分析,总有一些共性的东西可循。如果能自觉地对别人的教训进行总结、分析,并在实践中加以借鉴运用,完全可以有效地避免“重蹈覆辙”。一位哲人说过:一个善于反思的民族才是一个值得尊重的民族。温家宝总理也曾在反思非典时强调:“一个民族在灾难中失去的,必将在民族的进步中获得补偿,关键是要善于总结经验和教训。” 因此,我们不能再用“亡些羊”,甚至“亡光了羊”作为代价,来唤起我们的“补牢”意识了。牢是圈羊的,只要有羊,就要不断地检查牢的坚固程度,及时地把牢补好,不让亡羊,才是上上之策。
首先,要反思自己的“亡羊”之痛,对自己的“亡羊”教训要深刻吸取。我们任一营业网点发生差错,就如被同一块石头多次绊倒,光总结经验、不吸取教训是不行的。只有以“刮骨疗毒”的狠心,切实在深层次上去挖掘发生问题的根源,勇于承担发生问题的责任,才能摔个跟斗捡个明白。否则,总结教训时就事论事,不能做到见微知著、由此及彼、举一反三,只能是按下葫芦浮起瓢,防范风险更是枉然。
其次,要反思别人的“亡羊”之苦,别人“亡羊”,自己“补牢”,历史“亡羊”,现代“补牢”。现在有一种倾向,就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不重视或不善于从别人的经验教训中汲取教益。有的认为,自家的“羊”一只都不少,别人丢了“羊”与我有啥关系,于是满不在乎。还有的人幸灾乐祸,把别人的“事故”当成“故事”去打听和传播。有了这些不正确的心态,就难免丧失警惕,其结果只能是,在别人摔倒的地方自己也摔倒。所以,要善于从别人和前人所发生的“亡羊”事件中,不断研究和探索防范“亡羊”的方法,明确防范“亡羊”的责任,确立以人为本的思想,不断加大内部控制和监督管理力度,切实把教训盘活用足,从而达到别人“亡羊”自己“补牢”、前人“亡羊”今人“补牢”、一人“亡羊”大家“补牢”之目的。
再次,要经常反思“除狼”的措施是否到位,要真“补牢”不要假“补牢”。其实,“亡羊”的根本在于“狼”,而不在于羊圈的牢固程度。为什么不先除狼呢?即使羊圈没有问题,狼还是可以披上羊皮混入羊群。可怜的羊还是会成为恶狼的美餐。千百年来,我们一直奉行“亡羊补牢,为时未晚。”这不正是为狼提供了方便吗?所以,在面临着随时都有“狼来了”的可能情况下,不能再等出了“事”,上级追究了,群情激愤了,这时候,我们的“除狼”措施也有了,“除狼”办法也出来了。“亡羊补牢”是一种积极态度,也是值得欢迎的。但是,我们在“亡羊”之后才有的这些措施、这些办法、这种决心、这种干劲,为什么就不能用在“亡羊”之前呢?为什么就不能“防患于未然”呢?假若我们那些善于“补牢”者平日里就多点责任感,多一些预案性的“除狼”措施,我们因疏忽而导致的各类“亡羊”事故,不就可以免除了吗?因此,我们必须要“有羊在圈,补牢不懈,除狼不止”的意志和毅力,做到真“补牢”,不搞假“补牢”。这样,就可以消除很多的不虞之祸。
我是一名建行的新员工,工作时间不过数月,因为粗心,我也曾差点在差错的悬崖边被判重刑。我认为,“亡羊补牢”不分前后,不分早晚,只要我们的“补牢”办法“硬”了,“除狼”的措施“强”了,就完全可以做到“羊”在“牢”固,经过“亡羊补牢”后的这番反思,我相信我终将做到“零违规,零差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