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来快来!吃土特产啰!”还在过道上,就听见波哥在大声嚷嚷。
听到有东西吃,大家立马把波哥团团围住。
原来,波哥下乡,带回了许多当地特产。说是特产,其实并不准确,因为大多是饼干糖果之类超市所售的寻常食品,只有几个土鸡蛋勉强称得上是土特产。
我正失望地打算离开,忽然,一个黄灿灿的油粑子引起了我的注意。油粑子安静地躺在一推零食之中,毫不起眼地发出阵阵暗香。这不就是我们小时候哭着闹着要吃的油粑子么?想当初,我不知道还为这事挨了多少打。可是,油粑子早就绝迹江湖很久了耶。没想到朝思暮想的油粑子却在此时重现江湖,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啊!
于是,我当机立断马上将手伸向油粑子,来个先下手为强。谁知就在我无限接近于目标就要实现梦想时,一只强有力的手伸了过来,将我的手生生截住——半路竟杀出了个程咬金。这年头,吃个油粑子也有人抢!真是一代不如一代啊!
“——不好意思,蕾蕾预定了!”波哥一脸正气。
“不能通融吗?”我不甘心继续死缠烂打。
“那——一人一半好了。”波哥慷慨道。
油粑子油香扑鼻酥脆爽口果然名不虚传,是儿时的味道。吃得出,确是用好茶油好面精心制作的,已经好久没吃到这么正宗的油粑子了。
本来这油粑子不是什么稀罕之物,成本低(原料就是随处可见的油、糖和面粉),操作简单(将油面摊成饼子入油锅炸而已),毫无科技含量可言。按理说这种物美价廉的风味小吃应遍布大江南北,想不到竟然被逼得隐退江湖,弄得现在物以稀为贵变得奇货可居了。
其实,离我们远去的又岂止是童年的油粑子?许多世世代代心手相传的祖传秘方不也正在不可避免地走向消亡离我们而去吗?有关它们的种种传奇我们只能在历史的尘埃中去寻觅那可疑的零星半爪,聊以自慰。
对于曾经遍布街头巷尾如今销声匿迹的油粑子之类的民间小吃来说,应该是因为利润低,加上利益驱使,小贩们挖空心思降低成本,便动起来了歪脑经,用劣质的原料来制作,这样炮制出来的油粑子当然味如嚼蜡,久而久之,结果害人害己,当然被人们所唾弃。
在这样的情势下,“新、鲜、咸、麻、辣”便成为我们的追求,口味成了为招牌。市场上到处充斥着放了明矾的油条、掺了洗衣粉的馒头、兑了增白剂的面粉、染了色打了激素的水果等等物质,我们早已变得铜肠铁肺百毒不侵。没有添加剂,我们简直无法下咽。
当偶尔回到乡间,品尝到了不加修饰的原味时,我们的味觉便开始苏醒,以为这就是人间至味,全然忘了这本来就是大自然的馈赠。
于是,我们将这种天然食品很时尚地称之为原生态或绿色食品。这些原本很平民的东西一夜之间身价百倍价格昂贵,摇身变为新贵变得高不可攀。
最后,我们终于相信,地球是圆的。我们总是要像猴子摘西瓜似的,绕着圈子走了一大圈弯路后,才明白最初的西瓜是最好的,终点又回到了起点,但此起点已非彼起点。就像佛家论佛的三个阶段:先是看山是山;再是看山不是山;最后是看山还是山。很有点“螺旋式上升”的辨证味道。
在这标榜回归自然的今日,无论从哪个角度判断,油粑子都够经典。品着这半个来之不易的油粑子,我感到幸福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