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挡住了…… 手抓黄土我不放,紧紧儿贴在心窝上。……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千声万声呼唤你,——母亲延安就在这里!”
还记得这首陕北信天游吗?这是诗人贺敬之的经典之作,我们这代人小学语文课本必学篇章。二十多年了,我还牢牢记得,当时与妈妈一起在家中背诵这首诗的情景。从那时起,巍巍宝塔山、滚滚延河水就深深镌刻在内心之中,对延安的渴望也始终不曾消失过。8月底,我有幸参加了省分行组织的“追寻光辉历程、传承长征精神”主题活动,带着对杨家岭的早晨的憧憬,怀揣对延安窑洞的向往,踏上了这片红色热土。
入住窑洞
一路车行,到达延安时,已是暮色时分,远远望见了夕阳余辉中屹立在群山顶上的宝塔。宝塔山是延安的标志,纵然时光流逝。挡不住的仍是它的挺拔与巍峨。
当夜我们入住的便是窑洞建筑,放好行李,坐在门前坪里的砖墙上,空气是那样的清新,丝毫没有城市中混杂的那些尘埃和尾气,那是一种沁人心脾的清冽的呼吸;夜空是那么清澈,漫天的星辰清亮的仿佛就在头顶闪烁,我抑制着内心的激动,寻找到南方城市中极少能看见的北斗七星,以及它始终追随的那颗最明最亮的北极星。70年前的这一片星空下,敬爱的毛主席是否在煤油灯下夜览群书,还是带领着红军主力军在部署着中国的作战蓝图?渴望着在此夜的梦中,我能化身为一名戎装的红小兵,站岗放哨在红军的窑洞前,在经年相隔的历史隧道中对话先烈的革命灵魂。
参观旧址
第二天一早,我们便先后来到杨家岭、枣园、王家坪革命旧址参观。1935年10月至1947年3月期间,中共中央与红军主力部队一起进驻延安,在此地兴建房屋、窑洞,成为中共中央书记处所在地,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总后方。这里也是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刘少奇、任弼时等中央领导同志当年的住宿和办公的地方。党中央在此期间,领导了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战,取得了民族解放战争的胜利;领导指挥了伟大的人民解放战争,为新中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经历了全党整风运动、解放区军民的大生产运动,筹备了中共七大,并领导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为应对国民党反动派发动的全国内战做了充分的准备。完成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产生了毛泽东思想,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一系列策略原则。
每一处红色胜迹,都让人驻足沉思;每一段革命故事,都让人凝神倾听。在中共中央书记处礼堂里,在老一辈革命领导人朴素的窑洞旧居内,在军民大生产曾用过的纺车边,我们深刻的体会着历史带给我们的震撼。在杨家岭,我们走进了当年影响中国前途和命运的党的七大的旧址。在这些地方,我们听了讲解员深情的讲解,目睹了毛主席等领导人曾经工作和生活的简陋的居所与办公室环境,心中感慨万千,切身感受到当年环境的艰难困苦和革命成功的来之不易。来到青山脚下一块安静的菜地边时,讲解员告诉我们,那是主席种过的菜地。当时的延安很穷,条件很艰苦,红军来了以后,为了粉碎反动派的经济封锁,领袖毛泽东提出“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红军和当地的老百姓,开荒、种地、织布、纺线,毛主席甚至亲自开荒种菜地,招待外国记者,使当地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使古老的黄土地上出现了新的图腾,真是像歌里唱的“共产党,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
在中共中央书记处礼堂前,我们庄严地举起了右拳,重温入党誓
言,让铿锵的话语激荡心头,洗礼思想……
遭遇老外
也许是因为来自毛主席家乡的缘故,我们这个团在参观过程中更多了一份敬仰的深情和难掩的自豪,加上建行人特有的执着和朝气,在参观杨家岭主席旧居时,我们的行踪吸引到了几位外国记者、摄影师的注意,经过随从人员的翻译,了解到他们来自德国国家一台,专门来延安做一期红色旅游报道。在取得领队同意后,德国摄影师对我们进行了采访和追踪拍摄,从杨家岭跟到枣园,再到王家坪。
此外我们还领略到了老区人民热情淳朴的风情,各个景区周围,都能看到身穿白褂,腰系红绸,头包羊白肚手巾的老乡,热情地为我们打腰鼓,唱信天游,在参观王家坪革命旧址时,我们还即兴与老乡们一起扭起了了大秧歌,击响大锣鼓,歌声笑声合为一体,气氛融洽得像一家人。
永放光芒的“延安精神”
这次短暂的红色之旅,所到之处,都给人一种强烈感觉,那就是历史的足迹与现实的脚印交叉而产生出来的震撼,我们也在一个个亲切而熟悉的画面前,受到了一次次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陶冶了情操,净化了心灵。延安,中国革命的圣地。在艰难困苦环境中孕育出的延安精神,是我们永远的精神财富!而延安精神是什么呢?那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那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那是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那是我们永远的传家宝!我将以这次延安行所接受的教育,以老一辈革命家的情操鞭策自己,指导自己的行动,继续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从我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自觉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建行大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