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一:“多难兴邦”
5月23日,温家宝总理来到北川中学安置点,在高三(一)班的黑板上写下四个字,“多难兴邦”,他说,我们要记住这四个字,相信经受过灾难的同学会更加努力。有了孩子们,教育在继续,民族就有希望。
2008年非同寻常,在刚刚过去的几个月里,中国经历了南方冰灾、汶川震灾等太多的不幸和苦难,亿万华夏儿女经受着严峻考验。“夫治或生乱,乱或资治。有以无难而亡,多难而兴。” “多难兴邦,高帝脱平城而肇汉;殷忧启圣,文王出羐里以开周。”灾难砥砺斗志、灾难凝聚力量,灾难不断验证一条亘古不变的真理——多难兴邦!
“我不管你们怎么样,我只要这10万群众脱险,这是命令!”“我就一句话,是人民在养你们,你们自己看着办!”“哪怕只有1%的希望,也要尽100%的努力!”……温总理的话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在与不幸和灾难进行不懈抗争的征程中,中华民族更加坚毅、成熟,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冲锋陷阵的英雄儿女,他们舍生忘死、义无返顾,他们不知疲倦,为灾区人民挺起了不屈的脊梁。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灾难终将过去,家园也会重建,天灾无情人有情。灾难中的中华儿女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定能战胜震灾,用辛勤和智慧重建美好家园。磨难造就强胜之邦,中华民族也必将更加兴旺发达,更加繁荣昌盛。
心中有大爱,中华不可摧!
关键词二:人民最大
天下为公,人民最大。
国家的真正主体是人民,国家的意志是公民意志的总和,是公民意志的代表,国家说到底,也是为其国的人民而服务的工具,要完成人民所赋予的职责,它必须是超然于各方利益或者说超然于各种阶级利益的独立力量。这也是“以人为本”最为伟大的意义之所在。
人民是由每一个个体组成的,对于个体的珍爱和尊重,是人道主义最核心的内容,体现了人性的光辉。为死难者举行国家哀悼,就是一个非常突出的重大转变,体现了中国政府“一切为了人民”的执政理念。
人民大于国家,人权大于主权。
关键词三:信息开放
中国这个转型社会需要大量的信息,而传统媒体已远远不能满足。从这次先有民间学者的呼吁,后有全国哀悼日的设立可以看出,政府越来越重视互联网的力量,注意从网络上获得启发、建议和提示,这是良性的政府和公民的互动。政府部门可以建立自己的信息办公室,处理海量的信息,发挥公民信息查询和民意搜集的职能,现在各级官员喜欢上网是好事。
从地震发生以后各种媒体和政府的高度契合可以看出,信息的开放不仅不会危害社会稳定,而且是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至少是社会的减压阀。
希望通过好的制度,将这项好成果延续下去。
关键词四:问题反思
中国当前面临的许多问题,在这次灾害中暴露出来了。“那些学校为什么会象草扎纸糊一般轰然倒塌?”“为什么倒塌的大多是学校,死伤的大都是孩子?”……许多深层次的问题都需要在地震之后,在救灾过后深入思考,毛病到底出在哪里?如何对症下药?如何推而广之?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反思,得不到解决,如果再来一次地震,照样损失惨重,抢救再及时,英雄再多,灾难也是不会减少的。
如果没有这场灾难,我们可能没有机会向世人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把一切都展现出来。灾难是无情可怕的,但是灾难会使一个强大的民族勇敢地去面对。灾难中的每一位牺牲者都是伟大的,为政者要反思,各界都要反思,只有这样,才能对得起那些死去的灵魂。
愿这次大自然强加给我们的灾难能够让我们的国家真正崛起!
关键词五:呼唤个人破产法
2008年5月12日14点28分,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原来以按揭贷款购房的受灾群众立即面临一个难题:如何继续按月归还贷款?有的所购房产已化为乌有,有的已严重损毁,有的成了危房;有人侥幸逃生却已一无所有,有的借贷人已经死亡,有人已失去收入来源。所以即使房屋完好,如何还贷也成了问题。
这次震灾给我们提出了制定个人破产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类似的灾害还有可能发生。为了保证个人的生存权,为了社会的和谐和稳定,中国需要这样的法律。
(文爱华 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