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网络的发展取代了很多东西,比方写信,虽然现在的联络方式较以前快捷、方便、甚至更直接,但我还是很喜欢并怀念写信的年代---那份期盼、等待、朦胧、浪漫……
记得自己刚刚从广东回来,话听不懂不说,学的东西也不一样,陌生的环境让我时时想念韶关的校园,闷头闷脑地谁也不想理。于是给韶关的同学写信诉苦,好在同学及时给我回信,既然不可能回去,就赶紧适应环境,学说长沙话吧,这样的劝解一直伴我到高考。原本不相识的两个人,通过同学介绍,找到了共同的话题,意气相投,便也成了20多年的朋友。
读建行学校,是我写信、接信最泛滥的时候。小学的高中的同学、部队里的发小、青梅竹马的伙伴,听他们介绍大学校园里的生活,真把我羡慕死了,恨不得回去复读去。往往上午一下课,别人都是往食堂冲,我却直奔传达室,在刚送来的信件里翻腾。一般情况都有收获,哪一天没自己的信就感觉心空空的,失望地打不起精神。下午、晚上就开始一封封回了,有时候信还在路上跑,又开始下一轮。
8分的邮票虽然便宜,但写的多了就开始想各种办法,先是到已工作的同学那蹭,美其名借张邮票吧,后知道部队寄信不要钱,便找人收集部队里的信封,再丢在部队里的邮筒里,最绝的是听说邮票上涂满胶水,盖了邮戳后放在水里一泡,邮票又可以一用了,于是开始在邮票上涂胶水,告诉对方也这么做。
和同学、同事、朋友生了意见,心里边已经知道是自己错了,但拉不下面子去道歉。写信就坦荡多了,写完传给对方,就开始观察对方的表情和反映,一般情况都是雨后天晴、握手言和。年少的情感,随着信件的来往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起了变化,不再是简单的问候和交流,关心和牵挂不知不觉流落在笔端,记载在信纸上,慢慢地犹如窗户纸被捅破。
家里搬了很多次家,也丢了很多东西,但那一皮箱信件却始终是我的宝贝,隔那么一段时间,我会翻出来,让他们透透气、见见阳光。想起哪个人、哪件事,便把信找出来、慢慢品读,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年代和那段经历。
信里珍藏的是年少的梦想、爱意朦胧,那种等待期盼的内心活动,哪种沉下心来、灯下回信的遐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