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去岳麓山上打水,从二里半湖南师大的校区上山,有一条石阶小路蜿蜒而上。在这条小路的旁边,有不少抗战时留下的遗迹。
首先看见的是岳王亭,位于一池碧水的中间,六角攒尖重檐顶,亭中矗立着岳王碑,碑上刻着岳王遗像以及岳飞年谱。岳王亭始建于1936年。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大规模武装侵略我国领土,东北全境沦陷。为了抵抗日本侵略,挽救民族危难,全国各地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抗日救亡运动,以各种不同方式表明抗日的决心,岳王亭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修建的。
岳王亭后山坡上,沿着略有些陡峭的石阶上行,可以看到陆军第七十三军抗战阵亡将士公墓。七十三军在抗日战争中,是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一支主力部队,在1939年十二月开始至1942年1月结束的三次“长沙会战”中,奉命参加第九战区的长沙保卫战,与日本侵略军在长沙一带展开了“一寸山河一寸血”的殊死战斗。后又在1943年底保卫常德的血战和1944年夏天的“长衡会战”中,再次英勇顽强地抗击日军,为保卫湖南这片热土浴血奋战,写下了不少可歌可泣的壮烈篇章。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4月湖南各界人民为七十三军阵亡将士建了公墓,供奉阵亡将士的遗骨。墓塔高约6米,正面刻有 “陆军七十三军抗战阵亡将士公墓”的墓名。塔座四面皆有文字,正面文字为原湖南省政府主席程潜隶书题写的一副挽联:“誓死卫国家,以昭来者;壮气塞天地,是曰浩然。”墓塔之后,是存放阵亡将士骨灰的洞穴,题额:“忠义观”,两侧有对联:忠昭大麓;义塞苍冥。遗憾的是,“文革”期间,所遗骨灰全部被毁,题款人的姓名全部被凿去。
在岳王亭和七十三军墓附近,有纪念国民革命军第四路军抗战阵亡将士的忠烈祠。忠烈祠坐西向东,背靠岳王亭和七十三军墓,由16根花岗岩四排四行等距分布,呈”回”字形排列。屋顶铺着黄色琉璃瓦,空花脊饰,内外均以花岗石柱支撑,建筑规制考究,宏伟壮观。
除此之外,岳麓山上的抗战遗迹还有不少。响鼓岭石亭北侧有“长沙会战碑”,云麓宫前坪有抗战阵亡将士名录石栏,爱晚亭旁有抗日名将薛岳的战时指挥部遗址,等等。1939年9月至1942年1月,中国军队与侵华日军在长沙进行了三次会战。在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的指挥下,中国军队大败日军,是珍珠港事变以来,盟国在亚洲战区中唯一的胜利。特别是第三次会战,影响深远,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使中国立即跻身成为对抗法西斯轴心的主要盟国。今天,游客在幽静的山林间游玩,恐怕很少会有人想到70年前在这里发生过的惊天动地的殊死战斗。